□洪观新闻记者 黄欢/文 成奔/图
在红谷滩区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工作人员面带微笑送别满意离去的办事群众;南昌西站内,志愿者细心将旅客遗失的身份证封装进快递袋;候客区域内,乘客从容等候网约车司机……这一幕幕场景,正是红谷滩区持续推进“文明窗口”建设的生动写照。从指尖可触的高效,到心坎里的温暖,再到出行时的顺畅,文明的因子正融入每个服务细节,绘出一幅便捷、温暖、舒心的生活画卷。
政务大厅里的“智办”加速度
8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红谷滩区政务服务大厅,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清晰明了的标识牌指引着各个功能区。“红谷帮您解难题”服务台前,工作人员正耐心记录着一位老人的诉求,一旁的“办件进度追踪表”上,96件群众难题标注着“已解决”“已回访”。没有喧闹嘈杂,只留下方便、快捷与市民的满意——材料少了,效率却更高了。
墙面LED大屏幕上“办事抢着来”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屏幕上实时展示着“月抢单明星”排行榜、事项专家榜和群众办件时长等信息。“我打算开餐饮店,今天来办经营许可手续,系统提前预判了我办理排水许可证的需求,连办理的材料也帮我准备好了,一次就能办两件事。”刚办完手续的张先生晃了晃手机,“不到5分钟就确认完,这‘鸿鹄智办叮叮抢单’系统3.0版真智能。”
据介绍,上月刚上线的“鸿鹄智办叮叮抢单”系统3.0版,依托AI大模型实现了“未问先办、全程通办”,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智能预判”。如今,大厅平均等待时间已缩短至2分钟,办件时长压缩至10分钟。
为让窗口工作人员既懂业务更懂民心,还会每周定期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岗位实训、应急处置等培训,推动服务意识常态化、行为规范标准化。同时,对大厅管理、窗口纪律、业务能力、群众满意度等维度量化打分,打造规范高效、群众满意的政务服务品牌。
游客服务中的“贴心”暖风景
近日,武汉游客陈先生收到EMS包裹后,反复确认着里面的身份证——这正是他三天前在南昌西站不慎遗失的证件。就在他准备补办之际,一条来自工作人员的短信让他安了心:“您的证件已找到,可免费邮寄到家。”
这温暖的一幕,源自南昌西站综合服务中心推出的“遗失证件免费回家行动”,也是该站“48小时守护流程”的日常。每天,站内4个志愿者服务站点会统一收集拾获的证件,并将信息同步至西客站派出所,由公安民警进行反向核验、查找失主。为解决“陌生电话被拒接”的沟通难题,服务中心还专门设立服务专线0791—88447355,并辅以短信留言功能,极大提高了联系效率。最终,通过中国邮政EMS的邮寄服务,证件得以安全、快捷地送返失主手中。整个流程环环相扣,切实兑现了“省内三日、省外一周必达”的承诺。
8月20日,原计划在南昌游玩一天再转车去九江的旅客余女士,一下高铁就被行李难住了。
焦急之中,她一眼瞥见了“行李免费寄存处”的指示牌。顺着清晰的路标,她很快找到了寄存点。志愿者熟练地填写寄存单、为行李箱套上防护袋,随后将编号手牌递到她手中——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太方便了!”余女士舒展着酸胀的胳膊,笑容轻松。
暑运期间的寄存处总是格外忙碌。当日下午6时,智能自助寄存区前,几位年轻人正对着屏幕操作。“刷身份证、选柜型、存行李,30秒搞定。” 存好背包的大学生小林展示手机上的取件码,“晚上看完喷泉再来取,24小时服务太贴心了。”
“寄存处不仅接入了公安‘天网’系统,民警定期巡逻,还配备了违禁品检测仪,全力保障行李安全。”寄存处志愿者涂冬连说。自2024年7月以来,已有近147397件行李在此“安心落脚”,无一丢失或错拿。
交通场站里的“畅行”硬保障
“以前叫网约车,等半小时是常事,现在手机刚一点,车就已经在3号口等着了,方便多了!”8月21日中午时分,南昌西站南广场内,市民卢先生脚步轻快地走向候客区,脸上难掩满意的神情。
改造一新的800平方米旅客等候大厅内,120个座椅几乎座无虚席,不少旅客在此休憩等候。车辆查询机前,几位乘客仔细核对着网约车信息,整个大厅秩序井然——这正是“车等人、人找车”模式带来的高效与从容。
不远处的“洪城红司机暖心驿站”里,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司机刘师傅正坐在窗边位置吃饭,14元的套餐包含两素一荤一汤,热气腾腾。“以前跑车累了,只能在车里凑合,空调不敢开、水也省着喝。”他边吃边说,“现在驿站里热水免费、能看书、能充电,就像另一个家。休息好了,服务乘客也更有劲儿!”
今年以来,南昌西站的交通服务悄悄变了样:南广场东侧停车场改造成了网约车专属区,1小时内免费停车的政策,让司机不用再为“等客超时”犯愁;出租车蓄车池升级了“分道智能管控”,能多停下170多辆车,“停车—充电—休息”的闭环,让司机们不再慌慌张张。
红谷滩区还构建起“日常巡查+平台监测+公众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对于视频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服务热线24小时反映的群众诉求,可实现“1分钟响应、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的快速反应。交通、公安、交警等多部门联动执法,依托大数据平台梳理线索、精准查处违规行为,有效保障了旅客“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