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与果农在火龙果大棚内修剪枝条
修剪师在烈日下作业
分拣车间工人们在高温下有序地忙碌
8月的南昌,暑热持续。在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南昌农业发展集团的各大产业基地里,却是一番与时间赛跑、与高温较劲的图景。连日来,记者深入进贤县钟陵乡的硒谷果园、蔬菜基地以及分拣车间一线,近距离感受“果实守护者”们挥洒汗水,用精细作业和执着坚守,诠释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洪观新闻记者 万磊 文/图
精准调控守护火龙果“红心”
清晨,走进钟陵硒谷产业基地,连片的大棚蔚为壮观。棚内,一人多高的火龙果枝条翠绿肥厚,其间点缀着绛红色的果实,如同悬挂的小灯笼。这里种植的是市场青睐的“仙蜜2号”红心火龙果,眼下正值果实膨大、糖分积累的关键期。
技术员熊汉华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上。他一边用手轻轻托起一个即将成熟的果实仔细端详,一边指导着工人:“这根枝条太密了,会影响通风和采光,得剪掉。还有这个果,再有三五天就能摘,注意观察颜色……”
“温度太高,阳光太烈,果子容易晒伤,糖度积累也会受影响。”熊汉华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指着棚顶的遮阳网对记者说,“我们得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你看,现在日头最毒,遮阳网就得合上一部分;等下午光线柔和些,再打开让它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动态调整好几次,一刻不能松懈。”说话间,他又走到传感器旁,记录下此时的土壤墒情数据,“水肥管理更要精准,差一点都可能影响最终的口感和品质。”
为确保每一个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火龙果都色泽饱满、口感绝佳,果业新农人将这份对品质的执着追求,融化在每一个细致入微的操作里,烙印在每一张挂满汗水的脸庞上。
精细“梳妆”打造整洁产园
下午4点多,天气依旧有些炙热,记者来到毗邻的硒菜田园改造现场。阳光毫无遮挡地倾泻下来,将路面晒得泛白。
不远处,一群“绿化修剪师”正在作业。他们草帽下的头发早已湿透,额上的汗水不断淌下,迷了眼睛就用胳膊蹭一下,手中的电动修枝剪却稳而有力。伴随着持续不断的“嗡嗡”声,过于茂密和杂乱的枝叶应声落地,原本参差不齐、略显凌乱的绿植,逐渐呈现出整齐划一、层次分明的崭新面貌。
“我们正在做环境整治,为下一季的高标准种植做准备。”现场负责人黄卫平对记者介绍道,“别看只是修剪整理,这关系到整个园区的通风、透光和美观,更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天气再热,标准也不能降低。”飞扬的木屑和草叶沾在他们的裤腿和手臂上,混合着汗水,但他们毫不在意,专注地塑造着这片土地的“新颜”。
分秒必争保障产品高效流通
记者随后来到南昌农发集团政屹果业的分拣车间。虽已是下午,但车间内依然闷热难耐,巨大的工业风扇在角落全力运转,发出“呼呼”的声响,竭力搅动着湿热空气,却难以彻底驱散弥漫的热浪。
几十名身穿统一工装的工人们正站在传送带两旁,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一箱箱刚刚从基地运来的水果在传送带上匀速移动,她们眼疾手快,根据大小、色泽、表皮光滑度进行快速分拣、定级、装箱,动作熟练得几乎成了肌肉记忆。
汗水顺着工人们的脸颊和发梢不断滴落,很多人脖颈上都搭着一条早已湿透的毛巾,时不时拿起来擦一把。“热是肯定热的,但这些都是鲜货,耽误不得。”一位正在给精品果装箱的大姐头也不抬地对记者说,“我们快点分拣好,冷链车就能早点发车,市民们就能更快吃到最新鲜的水果。”
为了保证效率和质量,车间采取了轮休、提供清凉饮料等措施,但坚守岗位的每一位员工都知道,自己手上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流通效率和客户体验。
从果园里对一花一果的悉心呵护,到田园中对一草一木的精心修整,再到分拣车间里对一箱一筐的严格把关,这是“果实守护者”们精细化、标准化工作理念的体现。南昌新农人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默默耕耘,护航作物的生长,保障产品的流通,只为把更优质的水果菜品送到市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