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观众朋友们,再次欢迎来到龙泉中学体育馆,观看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荷球比赛。”8月7日至17日,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在这场国际性体育盛会中,一位来自安徽六安的05后姑娘——张心贻,以中文播报员的身份,用清晰、专业的声音向世界传递赛事信息,也让“安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回荡。
8月20日,记者联系上了刚结束世运会播报工作不久的张心贻。此时的她并未休息,又准备起了即将在广州举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播报员的选拔。
现场不确定性是最大挑战
2005年出生的张心贻就读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开学将升入大三。在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期间,她在成都龙泉中学体育馆担任荷球项目的中文播报员。张心贻坦言,这是她第一次参与体育赛事播报工作,但并非首次接触大型体育赛事。早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她就曾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服务,“我从小就喜欢体育,小时候还打过乒乓球比赛。”当热爱的体育赛事与所学的播音专业相结合时,她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次机会。
对于选拔过程,张心贻记忆犹新。“一共经历了三轮选拔:初试是自我介绍和语言展示,复试是模拟播报,第三轮则是在真实的体育馆中进行小组实战考核。”她说因为非常重视这次机会,在初试时很紧张,但随着复试和三试前反复练习和准备,她越来越自信。
谈到实际播报中最大的挑战,张心贻认为是“现场的不确定性”。“可能前一秒还在播报胜利的喜悦,下一秒就有球员受伤,整个语调都要立刻调整。颁奖流程可能临时变动,有时内容要全部更换……都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
家乡赋予她质朴坚韧的品格
第一次担任大型体育赛事的播报员,张心贻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队与荷兰队的一场荷球比赛。“荷球起源于荷兰,荷兰队实力非常强。中国队虽然比分落后,但全场观众的欢呼声让我特别感动。”张心贻说,“每当中国队得分,那种沸腾的氛围真的让我感受到什么是荣辱与共。”
作为一名来自安徽六安的年轻人,张心贻深感自豪。“六安是红色革命热土,那里赋予了我质朴、坚韧的品格。”她说,正是这种“打不垮”的精神,让她在面对初试紧张、竞争激烈时仍能坚持下来,脚踏实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在这次世运会的工作过程中,张心贻接触到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主持人、播音员,不仅收获了经验,也看到了进步的空间。因此工作一结束,她并未选择放松休息,而是开始学习英语,“和我们搭档的英文播报员发音真的非常厉害,所以我现在立志要把英语练好。”
记者了解到,张心贻已经提交了广州全运会播报员的初试视频,正在等待结果。“能选上我会更加努力,选不上也没关系,未来还有机会。”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于源绮
下一篇:安徽等16省市试点绿色外债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