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的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平西梁村,道路净亮,农舍墙院清爽,透着一股子生机。看着眼前集中连片的民宿与乡村原生态相融,一批批游客接踵而至,村党支部书记李桂琴满心欢喜。
“我们村现在是真正的美丽乡村,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经营民宿的村民姜磊道出了大伙的心声。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手握 “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的村庄,曾是周边村民口中的 “穷窝子”。而它的逆袭,离不开李桂琴的敢闯敢干。
李桂琴向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工作人员了解客流情况。(资料图)
“村干部眼里得有活,心里得装着村民,人家才会信你。” 这是先后担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 17 年的李桂琴常挂在嘴边的话。
她抓实党建聚民心:精心策划主题党日活动,严格党员教育管理,遇事先调研、广纳民意再集体决策…… 在她推动下,村 “两委” 执行力显著提升。
“以前干部说话没人听,现在有困难都找党员、找组织。” 村民的评价道出了变化。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得为村里找到致富好路子!” 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匮乏的困境,李桂琴没有退缩。
经过走访调研,李桂琴盯上了村民搬迁后闲置的宅基地,结合村里的旅游资源,提出 “腾笼换鸟” 发展民宿产业。
可新鲜事难推行。“步子太大了吧?”“赔了咋办?” 面对村民的顾虑,李桂琴逐户走访,开了 5 次村民大会、15 次代表会议,一遍遍描绘前景。
共识达成后,李桂琴又带着村 “两委” 班子严把招商品质关,牵头搞起村庄 “美颜”:逐巷推进环境卫生整治、绿化美化、灯光亮化,对每一家民宿的庭院景观、内部装饰进行差异化打造……
如今,60 家民宿如珍珠散落村中,成了吸引游客的 “金字招牌”,带动 40 人在家门口就业。
“游客住得下,产业链才能拉长。” 李桂琴说,村民除了房租,还能在民宿或景区打工,不少人借机开创了自己的小事业。目前,全村 236 人从事旅游业,人均年收入达 3.9 万元,旅游收入占比超七成。
在村民心中,李桂琴既是致富领路人,更是贴心 “当家人”。
今年年初,村民张学义患食管贲门肿瘤,面对高额医疗费犯愁,李桂琴当即拿出工资:“治病要紧,先拿着!” 她的善举带动了村里的互助风气;2009 年风雪夜,她收留一对迷路母女,发现孩子高烧后顶风冒雪寻药,次日又送她们安全返程……
李桂琴给村里的老人理发。资料图
这份朴实的热情与不计得失的担当,在 2013 年 7 月那场突如其来的山洪中更显光辉。当时,数十名村民和游客被困庙尔沟景区,李桂琴接到求救电话,立刻组织党员、民兵等,最终成功转移 60 余人、30 多辆车。面对 “救命恩人” 的称赞,她淡然一笑:“我是党员,这是应该的。”
从民宿产业的大胆布局,到村民冷暖的细致关怀,李桂琴带着村 “两委” 始终围着民生转、顺着民意干。正如她所说:“乡亲们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多办实事,才能赢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