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易购陷“无效增长”困局:用户、订单、客单价全线上扬,唯独利润暴跌163%
创始人
2025-08-21 18:29:10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见习记者 赵文娟 北京报道

顶着“医药电商第一股”光环的药易购,在行业深度变革中正遭遇着严峻挑战。

一方面,“七统一”政策的核心条款——“统一采购配送”直接挤压了其B2B电商业务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院外市场已成红海,不仅传统龙头九州通、益丰药房虎视眈眈,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巨头也正加速蚕食份额。在政策规范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夹击下,药易购交出了上市以来最黯淡的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3.06%,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

B2B业务萎缩、C端难挑大梁

药易购自上市后营收增长持续疲软,增速从2021年的21.87%逐年递减至2024年的-1.12%,彻底进入负增长通道。其净利润波动更为剧烈,2021年遭遇88.15%的断崖式下跌后,2022至2023年虽短暂回升,2024年却再度崩塌72.52%。

进入2025年,业绩颓势未止,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3.06%至21.57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761.44万元,同比降幅达162.95%;扣非净利润亏损832.31万元,同比暴跌198.14%。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季度业绩的剧烈变盘,第一季度尚盈利418.37万元,第二季度单季亏损却骤增至1179万元以上,这种断崖式下跌使公司经营压力陡然加剧。

尽管药易购长期深耕院外医药流通市场,并持续发力“B转C”战略转型,但从财务表现来看,新业务尚未形成足够规模以弥补传统业务收缩带来的影响。

2024年,TOB业务仍为公司绝对主力,营收占比超过97%。其中,B2B电商平台(线上)实现收入14.41亿元,同比下滑15.61%;其他终端销售收入4.89亿元,同比下降36.20%。尽管数字化分销业务表现亮眼,同比增长23.52%至23.49亿元,但整体TOB业务仍同比下滑2.22%。同期,平台月活跃用户数减少3.08%,客单价下降18.16%等关键指标有所下滑,流量转化效率有所弱化。

与此同时,药易购TOC业务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线上零售收入虽同比激增225.87%至5696.94万元,但因基数过低,其1.3%的营收占比对业绩拉动微弱。反观线下板块,尽管直营门店一年内猛增425家至469家,但同期收入却不增反降,同比下滑10.71%(加盟店也缩减162家至1520家)。这暴露出其线下扩张粗放、单店产出效率急剧下滑的严峻问题。

(截图来自2024年年报)

2025年上半年,药易购TOB业务收入进一步收缩,但占比仍维持在97%以上。其中,B2B电商收入下滑5.84%,数字化分销收入减少3.34%,仅规模最小的其他终端销售收入微增2.10%。TOC业务未直接披露具体收入,但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重庆药大麦和参股公司玉鑫中医世家开展,这两家子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收入约2.05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然而由于整体营收占比较低,业绩贡献仍不明显。线下拓展亦显乏力,截至2025年上半年,直营与加盟门店数量较2024年末的469家、1520家进一步减少至451家、1474家,反映出在“万店内卷”的激烈竞争中医药零售终端扩张承压。

陷“增量不增收”困局

作为医药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药易购主要通过“药易购”及旗下的“齐力康”两大B2B平台开展业务,盈利来源主要为进销差价及供应商返利。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其电商业务多项关键指标——如通过首营企业资质认证的有效客户数量、年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下单客户数、年客单价、年总订单数、单笔交易金额、平均交易频次都较上年同期实现同比增长,但电商业务总收入反而同比下滑5.89%,这一“背离”现象引发关注。

针对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华夏时报》记者向药易购发出采访函寻求解释,但截至发稿未获公司回应。而多位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增量不增收”困境并非个例,背后折射出医药产业互联网平台普遍面临的结构性挑战,药易购只是率先暴露。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表示,“医药产业互联网平台正面临传统商业模式的系统性挑战。核心指标显示,流量端的扩张虽取得成效,但收入与流量增长背离,揭示出价值转化环节的断裂。“他指出,增量用户主要集中于中小散户和长尾需求群体,这类用户客单价低、议价能力强,加之集采政策大幅压缩药品价差空间,导致规模效应难以显现。若平台仍固守‘高毛利单品+返利驱动’的旧有逻辑,将难以覆盖日益攀升的获客成本和履约支出。”

郭涛进一步强调,这一困境具有行业普遍性,属结构性矛盾。即便是头部平台,也深受政策挤压、上游药企直供能力增强、终端议价权集中等多重压力影响。“药易购作为区域型平台,既承受着全国性政策传导带来的压力,又面临本地化竞争加剧的挑战。其处境深刻折射出,在医保控费、处方外流加速的大背景下,全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分销模式向专业化服务商转型的阵痛期。”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同时他从商业模式角度补充分析道,“更深层次看,医药B2B平台的传统商业模式依赖交易佣金和差价,增值服务能力尚未完全成熟。随着行业数字化进程加速,单纯的信息撮合和交易功能已不足以支撑持续盈利,平台需向供应链金融、数据服务、物流解决方案等多元化服务延伸,但这类转型需要时间且投入巨大。”

自2021年起,药易购逐步启动第二曲线布局,并在财报中指出,公司逐步向上下游拓展并搭建大健康生态平台,形成了以“医药+科技”“平台+生态”“自营+赋能”为核心的定位。依托全渠道供应链与数智技术驱动,构建覆盖研发、生产、商业、零售、C端全渠道的SBbC生态体系,成为了科技大健康领域的产业链主导企业。

但在二级市场上,药易购的股价自上市以来便一路震荡下行,堪称“上市即巅峰”。2021年1月29日,也就是上市的第三个交易日,其股价一度冲高至150元的历史极点,此后整体步入下行通道。近三年来,股价持续在20元至40元的低位区间内持续箱体震荡。截至8月20日收盘,药易购报30.31元/股,较当初高点累计跌幅已达79.79%,总市值蒸发超过百亿元。

“三费”蚕食与研发之困

在政策规范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药易购交出了上市以来最为黯淡的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3.06%,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

亏损背后,“三费”显著上升成为主要拖累。其中,销售费用逆势增长46.25%,达到1.64亿元,公司解释系子公司电商业务扩张导致线上推广投入增加;管理费用上涨6.94%至3447.74万元,主要源于职工薪酬随业务范围扩大而提高;财务费用增长12.72%,则因保证金存款利率下调致使利息收入减少。

除“三费”外,其他多项因素也加剧了利润下滑。上半年,公司所得税费用因税务调整、子公司亏损计提等因素暴增1089.59%,达1147.33万元;资产减值损失达640.99万元,主要源于旗下精诚名医受行业环境变化影响业绩承压,公司对其相关商誉计提减值准备499.92万元。

而研发费用方面,尽管公司一再强调科技与研发的重要性,但其研发投入实则持续收缩。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骤降39.73%,仅561.90万元,研发费用率低至0.26%。结合去年研发投入同比下降19.94%、研发人员数量减少37.82%及薪酬总额下降等现象,可见其研发战略并未有效落实。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如果只带一支镜头旅行,你如何选... 先说结论:旅行摄影独镜之选,解锁多样风光与人文。 全焦段表现均衡:24mm 广角端边缘锐度高、畸变少...
妇女节短信祝福大全 妇女节短信...   妇女节短信祝福(一)  女人也是半边天,但是今天身为男人的我,要将我的另一半天借你,让你拥有整片...
三八妇女节微信祝福语 涓夊叓濡... 微信祝福语(一)  撷一缕春风,沾两滴春雨,采三片春叶,摘四朵春花,织成五颜六色的祝福,伴着七彩的牵...
三八妇女节祝贺词和讲话 三八妇... 妇女节祝贺词和讲话(一)  1. 当你手机响,那是我的问候;当你收到信息,那有我的心声;当你翻阅信息...
妇女节搞笑祝福 妇女节搞笑祝福...   三八妇女节搞笑祝福(一)  1. 今天是你的节日,当你打开手机的第一瞬间,我送给你今天的第一个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