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富源:养殖加工齐发力 “大河乌猪”富百姓
近年来,富源县立足本地特色畜牧资源,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大河乌猪为产业抓手,通过建设大河乌猪养殖示范村,带动农户参与养殖,实现产业快速发展、农户稳定增收。如今,大河乌猪特色产业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一条从养殖到深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全面贯通。
送苗上门保销路
养殖无忧底气足
养殖户出售大河乌猪。王园芬 摄在中安街道莲花社区的大河乌猪养殖示范村,猪圈内的大河乌猪已达到出栏标准,工作人员将一头头大河乌猪赶出猪圈,依次通过检查、过秤、记录后装车。根据协议,育肥后的大河乌猪由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按每公斤19.6元的价格统一回收,农户养殖一头猪净收益超520元。
“6头猪一共卖了一万多块钱。昨天我又买了34头猪苗,打算扩大养殖规模,这大河乌猪真是越养越有奔头。”莲花社区奠家沟村养殖户朱美菊数着现款,满脸喜悦。
农户实现增收得益于富源县大力推进大河乌猪养殖示范村建设。示范村采取“主管部门+产业龙头企业+养殖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合作社又与农户签订养殖协议,龙头企业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为农户提供猪苗,合作社负责示范村管理、饲养技术指导,龙头企业负责肥猪回收,使得养殖、销售一体化,有效降低养殖和经营风险,全面破解农户“不敢养、不会养、卖猪难”的问题。
技术护航解难题
示范带动扩规模
针对疫病防控、成本控制等问题,富源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养殖合作社组建技术服务队,定期进村培训,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把防疫等工作做实做细。“我们为养殖户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尽力帮助养殖户养好猪。”富源县中安益安动物防疫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亚林说。
如今,富源县已在4个乡镇建成多个大河乌猪养殖示范村,2025年计划建设6个大河乌猪养殖基地,持续强化品质优势。
延伸产业链条
品牌增值效益显
工作人员正在包装腊肠。王园芬 摄大河乌猪以悠久的养殖历史、卓越的营养品质和市场美誉度,成为当地畜牧产业的“金名片”。在品牌战略引领下,富源县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扶持屠宰企业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县8家屠宰加工企业开发出生鲜肉、火腿、休闲食品等5大类80余种产品,建成4家专业营销公司,构建线上线下销售网络,产品远销13个省(区、市)的大中城市,一条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已然贯通。
富源县通过“政府引导、合作社整合、企业发力、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养殖大河乌猪的甜头。未来,富源县将继续推广这一发展模式,重点推进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养殖科技含量与产业链价值,真正实现“一头乌猪富一方百姓”。(邹玲凤 王园芬 牛元力)
上一篇:天堂有座咖啡屋,人间已无千百惠
下一篇:山东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