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王方琪
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4614亿元,同比增长0.15%;财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1609亿元,同比增长9.1%,比人身险公司0.15%的增速高许多。同时,人身险公司寿险业务同比增长6.6%。对此,多位人身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健康险是人身险公司提升客户体验、开展客户经营的重要抓手,也是体现“保险姓保”的最核心业务板块。行业过去从未、未来也不会将健康险和意外险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如何理性看待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业务增幅小?
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健康险增长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承压,主要由于重疾险需求被双重挤压。一是2020年底,重疾定义切换引发的市场需求一定程度提前透支中长期重疾险需求;二是重疾发生率逐年提升,叠加预定利率多次下调,导致重疾险费率有一定幅度上涨,一定程度抑制了新单购买力。此外,医疗险市场面临分流问题也使人身险公司健康险承压。一方面,由政府背书的惠民保凭借低保费、宽核保,给商业医疗险的销售带来一定压力;另一方面,互联网百万医疗险产品分流部分需求。
从需求端看,人身险公司寿险业务同比增长6.6%体现出当前客户对生命保障、家庭责任及财富积累的关注在增强;健康险保费收入表面基本持平,但内部结构正在经历结构调整。具体表现为重疾险与医疗险的保费呈现此消彼长的互补关系。重疾险件均保费通常远高于医疗险,在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比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表明医疗险销售单数的增速较重疾险下降更为显著。这一调整反映了市场需求的转变,包括消费者对产品价格和保障期限的取舍,以及对差异化保障需求的增加。
不同类型保险公司健康险增速不同,本质是经营模式、发展阶段与战略定位的差异。在经营模式上,财险公司经营一年期短险,依托互联网渠道快速放量;而人身险公司聚焦长期产品,匹配客户全生命周期,增长更依赖存量深耕。在发展阶段上,财险公司健康险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增量扩张期;寿险公司则已经历过数十年增长,步入存量时代,增速有回落属正常周期。在战略定位上,财险公司将健康险看作“短期业务补充”,更关注保费规模与渠道成本效率;人身险公司将其看作“客户经营枢纽”,通过产品理赔和健康管理生态提升客户体验与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