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共奋进 石榴花开映锡林
创始人
2025-08-21 08:38:08
0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巴依斯古楞

  锡林郭勒盟位于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最南端距首都北京180公里,辖2个县级市、9个旗、1个县、1个管理区,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103公里,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居住着45个民族111.25万各族人民。锡林郭勒盟既是国家重要能源和畜产品基地,又是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距京津冀经济圈最近的边疆民族地区。

  自2022年5月全面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以来,锡林郭勒盟以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为引领,以持续落实好“五大任务”为使命,坚持重在示范培育、重在实绩实效,着力突出“牢记嘱托共奋进 石榴花开映锡林”创建主题,以“一廊一带四个基地”建设为牵引,全力推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工作,谱写出一曲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美华章。

  ◎聚焦主线、固本强基,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锡林郭勒盟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深入实施始终聚焦“一条主线”、始终推动“一把手工程”、始终坚持“一线指导”的“三个一”工作机制,盟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带头指挥调度、跟踪问效、督办落实。盟旗两级党委始终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常委会、书记专题会等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360余次,引领各级各部门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锡林郭勒盟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工作要求,对标国家民委创建标准,先后修订3版重点任务分解台账,形成194条具体举措,周密有序推进工作落实。

  与此同时,积极发挥盟委统一战线领导小组作用,健全完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民委委员制度,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跟进新趋势,研究制定《锡林郭勒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及配套分工方案等多个指导性文件,推动党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民族工作、创建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发挥好79个苏木乡镇、1024个嘎查村(社区)民族工作联络员作用,构建起“责任互联、功能互补、协调互动”的创建工作网络。

  ◎聚焦品牌、培育典范,持续推动品牌创建开花结果

  “沿线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模范长廊。锡林郭勒盟立足1103公里边境线的实际,以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基本内涵,以建设“五个共同”长廊为主要载体,在5个边境旗市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国旗耀边关”铸魂工程,分级分类举办形式多样的守边固边兴边主题活动1000余场次,推动创建工作延伸到北疆一线、拓展到国境前沿。

  “区域联建”民族团结进步共享示范带。该盟指导8个非边境旗市以生态环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各民族团结奋进、互促共融的历史史实和现实例证,立体化、沉浸式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积极打造融合度高、意蕴性强的“民族团结+”工作品牌,不断形成群芳吐艳、各有千秋的争创局面。

  “描点拓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锡林郭勒盟以“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三千孤儿入内蒙”为主题,建成4个盟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其中,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被自治区民委命名为首批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全年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学习团队、各族干部群众11万余人次,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在此基础上,先后打造文化场馆、景区景点、街区街道,建成主题展馆、基地、公园等38处,建设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160余个,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的创建布局持续形成并不断延展。

  ◎聚焦主题、凝心铸魂,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锡林郭勒盟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进一步创新方式、拓宽载体、接轨时代,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浸润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抓理论强思想方面,该盟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北京民族文化宫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合作协议,推动资源共享合作。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工程,举办各类培训班741期;各级党组织开展专题学习6055次、主题党日活动2834次,不断提升各级党员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思想认识和能力水平。

  在抓载体强宣教方面,锡林郭勒盟持续开设“红书包”“金百灵”等微讲堂,抓好“一老一小”群体服务,利用“银发宣讲团”“小小石榴籽”“好家风 好家训”“爱心妈妈”故事分享会等载体广泛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先进事迹宣讲会,推动“点餐式”理论宣讲8000场次、覆盖党员群众20余万人次。创新“八个一”宣传模式,依托各级统战之家、民族工作之家、抵边堡垒户等制作宣传栏210余个、悬挂标语横幅5000余条、张贴主题海报2万余幅、发放宣传资料和文创产品10.3万余份。积极为120余个特色点位安装“云报屏”,同步播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片,同步点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宣传海报。紧紧抓住“一周两月”集中宣传有利契机,搭建“六位一体”宣传教育矩阵,在盟旗两级媒体开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守望相助”等专版专栏,刊播刊发相关报道和融媒体产品2400余篇(条),征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力作482篇,“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入人心。

  在抓史实强实践方面,锡林郭勒盟切实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的宣介和使用,深入挖掘全盟民族团结进步的史实例证,与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所合作共建“大正边疆文库”“北疆历史研究基地”,编撰形成《锡林郭勒四个“100”口述史》,完成国家、自治区级理论研究成果20余项。举办“锡林郭勒博物馆馆藏饰品展”“锡林郭勒乌兰牧骑专题展览”,支持乌兰牧骑创编《民族团结大家园》《中华手拉手》等文艺精品力作2000余部。连续两年组织全盟乌兰牧骑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成果汇报展”系列活动,开展“草原牧歌·逐梦星河”——乌兰牧骑致敬航天慰问演出,全面展示锡林郭勒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聚焦发展、团结奋斗,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工作中,锡林郭勒盟以讲清“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协同推进“富口袋”与“富脑袋”,在“三个聚力”中更好体现赋予“三个意义”。

  该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成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任务超1000万亩,3个地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地区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锡林郭勒羊入选“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2025年入选内蒙古“草原优品”典型案例,锡林郭勒奶酪入选“品牌兴农典型案例”;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区特高压绿电交易,新能源装机2288万千瓦,储能装机195万千瓦,均居全区首位。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3.75亿元,着力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搭乘京蒙协作“快车道”,在北京举办2025年“民营企业进边疆”招商引资推介会,累计签约项目15个,总金额达54.85亿元。

  锡林郭勒盟还积极推进公共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全覆盖,多措并举推动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年均达1.4万人以上,分级分类面向各族群众开展技能培训7262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335.5万元;全力推进农村牧区改厕工作和村庄清洁行动,不断提升公共就业、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服务水平。

  ◎聚焦互嵌、搭台架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创建中,锡林郭勒盟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强化“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打造走边关、生态行、强军梦、爱国行、爱家乡5条路线,累计开展“小石榴籽寻访”等研学实践教育活动2300余场次,覆盖近10万名师生。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各地区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与广西、云南、新疆等6个省区的9所学校学生开展“红领巾爱祖国·我是民族团结石榴籽”活动,连续两年与乌海市、贵阳市联合开展三地“红领巾爱祖国石榴籽一家亲”青少年“手拉手”研学实践交流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从小在各族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锡林郭勒盟还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在全区率先打造完成农村牧区“民汉合居”一体化综合性养老服务园区,定期召开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在全盟精心打造13个互嵌式发展试点,不断完善互嵌式发展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同时,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鼓励和支持各民族毕业生到全国各地就业创业,双向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升。

  该盟还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连续成功举办3届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那达慕和蒙古马超级联赛、全国首届大学生冰上龙舟锦标赛、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等文旅活动,推出21个精品研学旅游产品,打造“红色、骑乘、草原、星空”等沉浸式研学主题线路。2024年,全盟接待游客17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1.4亿元,同比增长13.7%和14.3%。

  截至7月底,全盟旅游人数1114.28万人次、同比增长13.7%;旅游收入149.28亿元、同比增长11.88%。锡林郭勒盟还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积极参加第十一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运动员代表团获得一等奖20个,一等奖数量位列各盟市代表队第一,同时,被赛事组委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竞技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该盟还加强联动创建,推动与山东菏泽市、西藏拉萨市、山西晋城市等5地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新通道不断畅通。

  ◎聚焦法治、优化机制,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锡林郭勒盟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持续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推行以“乡村户为点、边境为线、沿边地区为面”的“点线面”工作模式,深化拓展“红书包”志愿服务特色品牌效应,推广“文明团结超市”,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纳入积分制、清单制管理。

  与此同时,组建特色“马背警队”,联合开展维稳控边行动,筑牢边境防线“第一道屏障”,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纳入“八五”普法实施规划,广泛调动综治“乌日特”、基层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和司法所等各方力量,扎实开展民族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本版图片由锡林郭勒盟民族事务委员会提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万顺新材A股股东户数减少404... 8月21日消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0日,万顺新材A股股东总户数为3.77万户,较上期(2...
广生堂A股股东户数增加6266... 8月21日消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广生堂A股股东总户数为2.03万户,较上期(20...
德恩精工A股股东户数增加503... 8月21日消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0日,德恩精工A股股东总户数为2.63万户,较上期(2...
达意隆A股股东户数减少3088... 8月21日消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达意隆(维权)A股股东总户数为1.56万户,较上...
案值超千万!多地海警查获涉嫌走... 来源:中国海警广西海警局查获涉嫌走私香烟案 近日 广西海警局执法艇 执行海上巡逻任务时 发现1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