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许予朋
8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均与前期持平。至此,LPR已连续3个月“按兵不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8月两个期限品种的LPR保持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降息并非“当务之急”
当前,LPR以7天期逆回购利率为定价基础。考虑到本月7天期逆回购利率维持1.40%不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LPR的下行空间。
多重因素影响下,银行下调LPR加点的动力也不足。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持续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趋势下,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42%,较2024年四季度末下降10个基点,银行缺乏压降LPR加点的动力。“目前,无论是企业贷款利率还是个人贷款利率都处于低位,在这种情况下,降低LPR并非当务之急。”董希淼进一步指出,随着市场利率不断降低,目前降息的边际效应也在下降,此举并非稳增长、促消费的关键因素。
“从根本上说,LPR连续3个月保持不动,主要源于上半年宏观经济表现稳中偏强,短期内通过引导LPR下调来强化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不高。当前,处于政策观察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展望下半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支持性立场,但从政策替代效应角度分析,再度降准降息的时点可能后移:一是近期两项财政贴息落地,相当于定向降息,降低了总量工具的必要性。二是结构性政策更能精准发力,避免资金空转,压缩全面降息空间。三是存款加快活化、物价温和回升积极因素增多,中国人民银行在降息决策上或更为谨慎。
“全国工商联针对民营企业的调查也显示,民营企业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减税降费相关政策’,而不仅是融资问题。可以说,‘融资贵’已经不是当前主要问题,且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并非只有降低LPR这一种途径。”董希淼强调,未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可能主要需从降低抵押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非利息成本着手。
优化贷款政策
激发购房需求
8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再提房地产。会议强调,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多管齐下释放改善性需求。
“采取有力措施”,是否意味着下半年稳楼市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力?包括5年期以上LPR、公积金贷款在内的地产金融政策工具是否将再度调整,以协助释放更多购房需求?
王青认为,下半年监管层仍有可能通过单独引导5年期以上LPR下行等方式,推动居民房贷利率下调。这是现阶段缓解实际居民房贷利率偏高问题、激发购房需求、扭转楼市预期的关键手段之一。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将着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温彬表示,当前地产金融政策重点已由工具优化阶段转向落地执行阶段,接下来或加大相关贷款需求的引导支持力度,从供给端为消化存量政策落地提供资金保障。
“住房改善性需求包括‘以小换大’‘以旧换新’等。供给端引导、需求端支持均将有利于释放改善性住房需求。”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未来应通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公积金首付比例、加大购房补贴力度等方式给予多孩家庭、购买绿色建筑家庭更大购房支持,进一步激发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