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记者 王安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邯郸医院的诊疗一线,一场由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发的变革正深刻改变着冀南地区的骨科医疗格局。作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的重要实践,邯郸医院通过技术落地、人才培育、服务延伸,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诊疗服务。而省三院专家张黎,正是这场变革中温暖而坚定的推动者,用医术与医德诠释着医者担当。
机制搭台:让省级标准扎根邯郸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制度是根基。去年岁末,依托省三院与邯郸市第一医院的对口帮扶机制,邯郸医院正式开启省级骨科技术落地冀南的征程。这一布局既是两家医院的深度协作,更是邯郸市政府推动优质医疗“扩容”的关键举措,为技术、理念与人才扎根搭建了稳固平台。
作为省三院首批“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援邯专家,张黎带着使命踏上邯郸热土。他迅速融入新团队,以“做实打实的‘造血’工程”为目标,推动建立常态化诊疗与教学体系:他每周三风雨无阻主持手足外科大查房,将省三院严谨的诊疗思维精准传递;每周四清晨七点,他准时出现在业务学习现场,与本地医护钻研病例、探讨前沿技术,让持续学习成为科室常态。这些制度性安排,让省级医疗标准从“单点输入”变为“系统落地”。
技术破冰:用创新守护患者希望
技术落地是资源下沉的核心。在张黎的推动与指导下,邯郸医院成功引进三项核心技术,填补了区域诊疗空白,让众多患者重获新生。
微创跟骨内固定术以更小创伤、更快恢复解决足跟顽疾;开放性粉碎骨折伊利扎洛夫外架固定术为复杂创伤提供稳定方案,多次挽救濒临截肢的肢体;而他与彭阿钦院长共同主推的骨髓炎段切骨延长术,更是成为冀南地区的“救治法宝”。这项技术能彻底清除感染病灶,通过骨延长恢复肢体功能与长度,让曾陷入绝望的骨感染患者看到希望。如今,邯郸医院已成为冀南骨感染治疗中心,周边河南、山西及河北保定等地患者纷纷慕名而来,实现了“骨科大病不出市”的便民目标。
张黎每周亲自主刀高难度手术5-8台次,更在跟台指导中“手把手”教学,将省三院的精湛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本地团队。8个月间,他带领团队完成高难度手术上百例,让过去需要转诊石家庄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同等水平救治。
人才造血:培育 “带不走” 的医疗队
“学科的未来在人才成长中。”张黎深知,资源下沉的长远目标是留下一支能独立作战的本地团队。他积极为本地医生创造提升机会,成功选派一名医生赴省三院足踝外科进修深造,为学科发展埋下希望的种子。
在他的推动下,邯郸医院建立了常态化进修通道、远程会诊机制和联合查房制度,协助细化亚专业方向、规范诊疗流程。如今,本地医生独立开展新技术的比例大幅提高,一批骨干成长为区域技术带头人,医院整体诊疗能力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仁心致远:用温暖书写医者担当
张黎的医者仁心,不仅体现在手术台的精准操作,更融入诊疗之外的点滴关怀。深知患者求医不易,他牵头建立医患微信群,无论深夜急诊还是周末休息,总会及时回复群里的疑问,给予专业指导与温暖安慰。患者们说:“张主任的群,像夜里的一盏灯,病痛中的一点依靠。”他运营的公众号“钛度人间”每日推送学术前沿与科普知识,既为大众架起健康桥梁,也让骨科同道同步了解国际先进理念。
他的足迹更遍布冀南大地。常深入各县基层医院指导的他,将技术理念送到最需要的地方。“邯郸医院有张主任”,这句朴实的话,成了基层医生和患者心中最坚实的依靠。
从制度搭建到技术落地,从人才培育到服务延伸,河北医大三院邯郸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之路越走越宽。而张黎用精湛医术与赤诚仁心,成为这条路上最动人的风景——他用行动诠释着“能文能武”的担当,文能科普惠大众,武能持刀克难关,更用仁心仁术为冀南骨科发展注入温暖底色,让优质医疗的阳光照亮更多患者的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