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洪观新闻记者 陈明喜)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南昌县三江镇乌龙街,曾经拥堵不堪的街道如今变得畅通有序,居民们饭后散步的身影在明亮的路灯下显得格外悠闲。这一喜人变化的背后,是三江镇创新推行“三有”协商机制(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会商量)的生动实践。
“一到节假日赶集,这些木棚就把路堵得水泄不通,实在太不方便了!”乌龙街居委会居民甘腊妹在“三有”协商群里的留言,道出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题。接到反映后,三江镇党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走访,发现沿街搭建的废弃木棚确实严重影响了交通通行。
为妥善解决问题,三江镇迅速启动“三有”协商机制,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协商议事会。会议邀请了木棚业主、居民代表、行政执法人员等各方参与。会上,居民代表畅所欲言,表达了希望尽快拆除木棚、畅通道路的迫切愿望;木棚业主也积极配合,表示愿意配合拆除工作。经过充分协商,最终提出解决方案:由镇行政执法队负责具体拆除工作,确保“还路于民”。
协商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该镇行政执法队立即开展拆除工作,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了所有废弃木棚的清理,困扰群众多年的“堵心路”变成了“舒心路”。从“堵心路”到“舒心路”,三江镇通过“三有”协商机制,不仅畅通了辖区道路,更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架起了干群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