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何蕊)这个暑假,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22名师生参与了北京先农坛石刻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作。近日,他们完成了部分石刻文物的三维信息采集,开展了石质文物病害分析,为后续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先农坛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中轴线重要组成部分。实践项目负责人、北建大测绘学院教授侯妙乐介绍,这是师生们连续第4年对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开展数字复原实践。在市考古研究院遗产预防保护部主任张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老师孟楠的带领下,师生们运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数字化设备精准记录文物信息,获取了高精度点云数据与高清影像资料,将部分场景以及坛台、棂星门、石龛等重点石构件的细节特征记录在册,为先农坛数字空间构建做准备。
学生们分别开展了图谱形制、历史变迁、病害、复原、石构件拼接等工作。师生们还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石刻文物的整体结构和病害部位进行数字化采集,对采集数据进行自动化病害识别、分类与变化趋势分析,从而掌握病害的分布特征和发展规律。研二学生孙英魁说,希望通过这些工作为后期文物保护奠定基础,延长文物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