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发挥口岸枢纽作用
创始人
2025-08-21 07:37:01
0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口岸通关效率最高效的国家之一。“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优化边检快捷通关,试点启用“智能通关”边检快捷通道,实施国际货物船舶“零等待”作业、“零延时”验放,国际货运航班“好来快走”,为重点物资车辆开通边检“绿色通道”,中外出入境人员和交通运输工具通关时长大幅压缩。

口岸作为畅通国内外市场的关键节点,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地理维度看,它是连通国与国的通道;从经济维度看,它是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产业链的接口。人与物在口岸交会,进出之间就可以把工厂、企业、市场和千家万户紧密联结,实现要素整合与功能拓展,形成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口岸发展水平决定了开放型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随着全球贸易格局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口岸功能已经从传统的物流通道向集通关、贸易、产业、加工、旅游、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口岸建设成效显著。口岸开放布局持续优化,中欧班列枢纽口岸、中老铁路口岸、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口岸等加快建设,从沿海到内陆、沿边、航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智慧口岸建设大步迈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实现了货物的快速查验和放行,通关时间大幅缩短,通关成本显著降低。口岸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单一窗口”功能日益完善,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以云南为例,全省28个口岸形成一核心、三龙头、四支撑与多个普通口岸和边民通道协同发展的“1+3+4+N”格局,智慧口岸建设步入全国“第一方阵”。

同时,也必须看到,口岸发展仍存在短板。部分口岸基础设施老旧,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区域口岸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口岸在功能和效率上与东部地区存在差距;通道强、产业弱的过路现象仍旧存在;口岸跨区域、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有待加强。要进一步发挥口岸经济的枢纽作用,还需多维发力。

通过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建立“岸产城”融合发展机制、“两国双园”合作机制等,完善“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机制,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口岸就地转化,变“流量”为“留量”。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以数字赋能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口岸的吞吐能力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一些重要内陆口岸,应加大铁路、公路等集疏运体系建设投入,完善仓储等配套设施,提升货物集散能力。加强全流程智能化建设,发挥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核心驱动力,以大数据平台整合海关、边检、物流等信息,提前做好货物流量、流向分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监管精准度。比如,广西运用AI与大数据结合拦截走私,将集成技术效应作用于产业链安全,以“智慧海关”为抓手,与周边国家建立口岸通关协作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以功能细化突破同质竞争瓶颈。立足区位禀赋明确口岸定位,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沿海口岸聚焦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枢纽型水运、高端航运和区域口岸集群。边境口岸创新管理模式,打造跨境经济合作区,拓展贸易领域,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航空口岸充分发挥快速高效的国际客货运优势,推动旅游业和高端制造业发展。内陆口岸则强化与内陆地区的互联互通,推动口岸与腹地在产业深度融合、物流周转、信息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联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创业板ETF东财(159205... 8月21日,截止午间收盘,创业板ETF东财(159205)跌0.16%,报1.269元,成交额298...
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 8月21日,截止午间收盘,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跌0.65%,报1.214元,成交额...
现金流ETF中证全指(5121... 8月21日,截止午间收盘,现金流ETF中证全指(512130)涨0.73%,报1.108元,成交额7...
自由现金流ETF800(563... 8月21日,截止午间收盘,自由现金流ETF800(563580)涨0.78%,报1.040元,成交额...
机器人ETF南方(159258... 8月21日,截止午间收盘,机器人ETF南方(159258)跌0.27%,报1.109元,成交额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