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寒
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城市绿肺”,翠色浸染间,水杉挺拔而立,成群的白鹭自在栖息,勾勒出“林城绿韵绕湖生”的美丽画卷。
这样的美丽画卷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其背后更是蕴含着不少“巧思妙想”。贵阳贵安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山多地少、生态脆弱,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风险高,且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污染易跨区域扩散,传统治理难以精准。
而大数据能实时整合分散的污染源、水质、空气等监测数据,快速溯源污染,动态优化治理方案,成为破解复杂污染治理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贵阳贵安始终聚焦“一城一战一整改”,以“六个生态”建设为抓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农村环境整治“五大攻坚战”,并积极利用大数据深度融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起“智慧治污”新格局——
建成贵阳市黑烟车及遥感检测系统。相较于传统的道路拦停抽测的方式,黑烟车及遥感监测系统能实现全天候无人监控、自动筛选、保存、传输、播放黑烟车视频片段等功能,可以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状态下快速识别和抓拍排放黑烟等明显可见污染物的车辆,极大提升执法效率,目前已在全市重点路段建设22套电子抓拍系统,让蓝天“保卫”更加精准高效。
建成“两湖一库智慧管控平台”。平台设有水文气象、水质监测、水体动态等多个板块,对水体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点开“水体动态”下的藻类监测目录,藻类浓度、水体感官级别等信息一览无余,可以及时发现藻类暴发等水体异常现象,对维护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确保水质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建成投用医疗废物条码管理系统。采取“一源一码”方式,对医废转移、暂存、出库、运输及安全处置进行全过程监管,有效遏制医疗机构台账造假、申报不实、医废流失、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
大数据与大生态深度融合,让贵阳贵安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4年,贵阳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4;28个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100%,生态治理的精准化、高效化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