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辽宁铁人队主场设在沈阳市铁西体育场,比赛时近4万名观众为主队呐喊助威。本报记者 金晓玲
“我太喜欢这幅画了,拍下来,留个纪念!”
8月19日,沈阳红梅文创园的“发酵艺术中心”内,沈阳姑娘于晓芋在一幅名为《倚望·沈阳》的5米长卷前长时间驻足。作品全景式呈现了沈阳工业地标,百余栋建筑尽收眼底,一只小狗置于高处俯瞰城市。“感觉内心里的某个地方被触动了。”于晓芋轻轻地对身旁的闺蜜说。
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44号的沈阳红梅文创园,前身是沈阳红梅味精厂,始建于1939年,曾经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历经75年发展与变革,红梅于2014年退出历史舞台。
2018年,铁西区与万科联合打造城市更新项目,对沈阳红梅味精厂老厂区的13栋废旧厂房,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基础上进行保护性修缮,植入文化艺术、特色商业、创意设计、体育赛事、夜间经济等业态,打造沈阳红梅文创园。2019年9月,文创园正式对公众开放。
如今,东北最大的室内音乐现场“原料库LiveHouse”、东北展厅面积最大的民营美术馆“发酵艺术中心”,以及初创设计工作室、动漫制作、主理人商业街区等空间遍布,大批年轻人喜欢聚在这里享受暂时的抽离与放空,在艺术氛围中放松身心。目前,园区已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在营商户7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年实现产值近1.2亿元。
文创园的另一边,城市草坪和篮球广场两处户外场域空间更是集聚热爱、热血沸腾。这个夏天,铁西“厂BA”、沈阳“街BA”等群体性体育赛事相继走进这里,“工业+体育”,大众皆可参与。每到比赛日,赛场外总是人潮涌动,大家在为精彩进球振臂欢呼之余,转身又能步入潮流美食区与文创市集。“观赛+逛街+体验”的一站式消费闭环,让红梅文创园夜经济不断升温。
工业资源富集是铁西的特色。2002年大批企业“东搬西建”之后,主城区留下了70万平方米的工业遗存。“这些遗存普遍历史底蕴深厚、产业类型丰富、厂区布局集中、空间特色鲜明、配套设施齐全。”铁西区文旅局负责人介绍,我们认识到,老旧厂房、车间镌刻着历史记忆、蕴藏着人文精神,也能为城市更新升级注入新的灵魂。
通过挖掘工业遗存潜力,因地制宜推动城市更新,近年来,铁西区打造出红梅文创园等一批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交融的城市文旅地标。沈阳铸造厂历史最悠久的一车间被完整保留、扩建改造成了中国工业博物馆,沈阳重型机器厂老厂房改造成1905文化创意园,冶修二分厂老厂区原址变身奉天工场文创园……目前,铁西区已开发利用工业遗存约45万平方米,独具铁西韵味的文创产业集群日益壮大。
如今铁西的魅力,在于对工业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全方位蝶变。依托自身优势,铁西将进一步做好文体旅产业融合,将文化艺术内容常做常新,让更多国内外艺术家聚集于此,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感受这座城市的热情,推动文体旅产业融合形成经济增长的又一发力点,成为促进区域振兴、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上一篇:老画报外的隐秘征程
下一篇:以体育聚民心 以盛会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