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人物简介:
侯佳音,青年女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代表作有电影《不再退缩》等。
■ 口述:侯佳音 青年演员
■ 记录:范语晨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不轻言放弃,是我与刘星榆最像的地方
有幸与刘星榆相遇,源自初读电影剧本时,这个故事带给我的感动与吸引。《不再退缩》不是一部大起大落、塑造成功者逆袭登顶的传统励志片,而是一部关于在困境中一点点自我实现、并逐渐与自我和解的作品。导演所说的“平凡的英雄梦”深深触动了我——那些微小的跨越,往往能成就一个人内心最可贵的胜利。
《不再退缩》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平凡的东北家庭。作为一个在哈尔滨长大的女孩,虽然刘星榆的家庭环境与我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但东北这片土地赋予了我们共同的生命底色。在东北,家里的女孩子往往承载着全家人的宠爱与期待,这种被全心托举的感觉我非常能够感同身受。拍摄期间,那些熟悉的乡音和地方风貌,也让我格外亲切。
我在看剧本的时候,会尽量把自己融入故事中,寻找自己与角色的共同点,最终呈现出的角色可能是我与刘星榆的结合体。在我看来,刘星榆和我性格上最像的地方,就是那种在大事面前绝不退缩的韧劲。尽管我没有如她一般的身体缺陷,但是从艺考到职业生涯中的一些重要选择,我从来都能坚持自己的目标,不会轻言放弃,所以对于她内心的执着,我能够深深共情。
刘星榆是一名患有足部残疾却执着追梦的冰球运动员,因此冰球运动员的专业性是我扮演角色最大的挑战——我们所有的训练和比赛镜头都是实拍,合作的演员也都是专业的冰球运动员。出生在东北的孩子,多少有些冰雪运动基础,我小时候也接触过一点点,但系统性的冰球训练完全是另一回事。因此,开机前一个多月,我就提前进组,接受冰球特训。这段经历让我重新认识了这项运动的魅力,冰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将注意力同时分配在滑行、控球、队友和对手等多个维度,这种高强度训练锻造出的不仅是体能,更是敏捷的思维和坚韧的意志。
体验冰球运动特性的同时,那些与我并肩训练的女子冰球运动员们更令我印象深刻。她们很年轻,有些甚至是“10后”的女孩们,性格都很开朗阳光,训练中特别能吃苦。记得有一次我在齐齐哈尔看了一场特殊的冰球比赛,是女子对战男子。比赛中,那些身高1.6~1.7米之间的女子队员,面对那些身高1.8米、甚至1.9米的男子队员,丝毫没有畏惧,并且整场表现完全不输男队。她们展现出的勇敢、直率和坚定的自我,让我感受到了女性运动员独特的魅力。这种真实的竞技场景也让我直观地看到体育世界里,女性的表现完全冲破了传统的偏见,性别从来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这些经历都让我更深地理解了刘星榆一路成长的不易,也更切近地触摸到她内心的炙热。
性别差异与偏见,从不是梦想的终点
身体上的缺陷和竞技体育的训练之苦,并不是刘星榆成长路上面临的全部。影片对刘星榆成长轨迹的书写,除了外在的困境,还有她内心世界的纠结和波澜。她并非一开始就对自己的梦想坚定不移,我们也能在影片中看到,她和父母发生争执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片段。我觉得,刘星榆的冰球梦想,不是与生俱来的或者说一蹴而就的,而是她通过一次次微小的突破——例如学会一个新动作、突破了两只脚发力不均的问题、完成一次有效传球、赢得一场比赛……在每一个看似微小的“胜利”中,她逐渐看清自己的内心、确认了自己对冰球的热爱,也一点点建立起了自信。
在这个过程中,刘星榆的父母也给了她莫大的爱与支持。潘斌龙老师饰演的父亲刘中华有一种质朴的坚韧,始终为女儿的成长保驾护航,而左小青老师饰演的母亲则在家庭中展现了温柔的包容与守护。我常常说,“戏里,父母托举着刘星榆,戏外,两位前辈演员也同样托举着侯佳音。”他们在表演上非常有经验,让我这个新人演员受益匪浅,在生活中又特别亲切可爱,让我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很有安全感。
我相信,《不再退缩》里的成长故事能给同样在追逐梦想的女孩们一些陪伴和激励。刘星榆在冰场上滑出的轨迹仿佛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赛场,当我们穿过重重困境,便能“滑”出梦想的轨迹。对于女性而言,性别与身体上的差异从不是梦想的终点,而应该是一段独特旅程的起点。面对那些刻板的偏见、质疑与限制,我们要学会屏蔽噪音,守护好对自己的信心。冲破偏见的信念本身,就是最耀眼的光芒。
作为一个毕业刚满一年的新人演员,我目前接演的多是贴近自身经历的角色,比如学生和女儿。随着阅历的增长和专业经验的累积,未来我渴望挑战更多展现女性力量的职业角色——无论是何种领域和行业,只要能真实呈现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我都愿意多多尝试。
银幕上,刘星榆的故事未完待续,银幕外,我的演员生涯也刚刚启程。期待自己,也愿每一个女孩子在追梦路上葆有“永不退缩”的勇气。
下一篇:心田连心田 共续谱牒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