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宝应县检察院检察官应邀参加相关主管部门开展的夏季食品安全检查时发现,市民对藕粉等特色产品的评价普遍较高:质量越来越好,既解暑又营养,大人小孩都喜欢……
宝应县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荷藕之乡”,藕粉作为该县历史悠久的地方特色美食,其“鹅毛雪片”传统制作工艺在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4年11月22日,宝应县检察院接到“益心为公”志愿者反映称,部分商家售卖“三无”(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藕粉,危害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检察官立即对线索展开调查核实,通过委托专业机构对市场在售藕粉取样检测发现,多款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存在霉菌超标等问题,还有部分藕粉中原料并没有荷藕。
藕粉中霉菌超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检察官实地调查后发现,部分藕粉生产厂家和小作坊不具备霉菌检测能力,检测员专业水平不足,清洗、烘干等生产环节也存在卫生隐患。
这些劣质藕粉产品混入市场,不仅危害群众身体健康,也损害了宝应藕粉品牌的良好声誉。为此,今年1月,宝应县检察院向相关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查处问题藕粉,并开展行业专项整治,消除藕粉质量安全隐患。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出台《宝应县藕粉行业专项整治与提优行动工作方案》。在专项整治过程中,相关主管部门对45家荷藕生产作坊进行抽检,对存在生产原材料掺杂掺假、生产工艺环节卫生不达标等问题的作坊进行整治,对销售“三无”、假藕粉的3家经营部和1家无证生产经营藕粉厂家予以行政处罚。
为完善长效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机制,宝应县检察院还督促相关主管部门出台《藕粉行业专项整治与提优行动工作方案》《宝应县藕粉小作坊生产加工基本要求》等规范性标准,组织全县100余名荷藕企业检测员参加出厂检验技能培训,并推动建立“共享检验室”,由多个藕粉厂家共享检测设施和技术。
今年5月,宝应县检察院对藕粉厂家和经营户的整改情况进行回访,并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及“益心为公”志愿者现场评估后,一致认为此次整改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通过专项整治,不仅仅是藕粉加工,整个荷藕产业的卫生标准、生产工艺都得以提档升级,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都提高了,消费者吃得也更放心了。”江苏省莲藕协会会长、江苏省优秀“益心为公”志愿者张长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