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南充生态成绩单】
今年以来——
●嘉陵江干流(南充段)和升钟水库稳定保持Ⅱ类水质
●全市12个国省考核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水质优良率100%●县城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嘉陵江流域水生鱼类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36种提升至累计48种
四川在线记者 徐浩煊 高坪融媒 杨波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位于南充市高坪区的螺溪河生态防洪堤项目传来好消息:2.8公里的防洪堤主体堤防已完工,正进行坡面植被种植,新建的亲水平台已现雏形,预计9月30日全面竣工。
螺溪河是嘉陵江南充城区段的支流。过去因洪水常常漫过旧堤,螺溪河沿岸也被当地人称为“水窝子”。为破解“水窝子”难题,当地打造“观江—游河—赏绿”景观链。螺溪河生态防洪堤项目,是南充筑牢嘉陵江岸线屏障的一个缩影。
日前,南充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召开,提出要加强南充主城段“一江两岸”旅游开发。为实现嘉陵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共生,南充在行动。
守护一江水 筑牢嘉陵江岸线屏障
“目前20多艘皮划艇全放出去了。”8月13日下午6时许,南充市嘉陵区黄金江岸水世界项目皮划艇检票区,负责人田皓忙着为前来体验单人皮划艇的游客穿戴救生衣,“虽说天气炎热,一天还是能接待一两百名游客。”
这处水域,曾是南充市民眼中的“垃圾场”。“8年前,这片区域是采挖砂石的堆码场。”在南充市生态环境局,记者看到了一张黄金江岸的对比图——彼时,嘉陵江沿岸采砂场密布,停靠着大量废旧船舶,岸线到处是垃圾,脏乱不堪。
为最大限度保护嘉陵江湿地生态和自然风光,2017年起,南充启动实施“印象嘉陵江”湿地保护工程项目,铁腕治砂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仅嘉陵江嘉陵区段,我们就取缔了37处砂石堆码场,拆除砂石加工企业40余家。”嘉陵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黄金江岸治理前后对比图。南充市生态环境局供图乱象治理,留下的“伤疤”如何修复?如今的黄金江岸给出答案。
2024年4月28日,黄金江岸度假区正式开园。园区岸上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全省最大的滨江公园和嘉陵江流域最大的江滩公园。
不仅如此,南充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恢复嘉陵江生态岸线56公里,复绿3000余亩,建成嘉陵江绿色生态走廊24.9万亩。在嘉陵江城区段,13座沿江生态湿地公园开放迎客。
修复完成,维护更是重中之重。日前,南充市生态环境局与达州市生态环境局携手,在南充市营山县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实地勘查营山县与渠县出入境流江河断面水质状况。
“流经达州的渠江,是嘉陵江左岸的最大支流。”南充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地共派出13名执法人员、调配5台执法车辆,组建联合执法专班,确保流域内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上述负责人表示,为保一江清水,南充同步建章立制。“嘉陵江河道采砂巡查机制、采砂堆码场及加工厂管理办法等先后出台完善,防止各类问题反弹回潮。”
造就两岸景 打造主题文旅风景道
“同学们,这里是游船的驾驶舱,包含了先进的航海导航仪器设备及助航仪器。”日前,一场以“探秘嘉陵江游船 解锁航海新体验”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在南充市嘉陵区黄金江岸码头举行。这是嘉陵江观光旅游开发的又一新项目。
如何擦亮嘉陵江文旅名片?南充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指出,打造嘉陵江主题文旅风景道、挖掘利用嘉陵江水文化资源、建好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游船航行在嘉陵江南充主城区段。南充融媒 余中华 摄“以江上游为例,全市现已推出9条线路,包含清泉码头、黄金江岸、升钟湖等多个点位,涵盖8个县(市)区。”南充市航务管理局运输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9条线路串联起主城区、南部升钟湖、营山望龙湖、仪陇骑龙湖等点位,为游客深度游提供可能。
此外,南充还对全市34个客运船舶临时停靠点进行规范提升,对1座客运码头进行改造升级。“嘉陵江沿岸将再增一批客运设施,更好服务市民休闲、城市会客。”南充市航务管理局运输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配合江上游研发的主题川剧,也将在近期与游客见面。“届时,南充市川剧团的演员将登船表演,实现嘉陵江文化与非遗的巧妙融合。”四川嘉陵江滨水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雯说。
游船航行在嘉陵江南充主城区段。南充融媒 余中华 摄“以项目为抓手,一系列嘉陵江主题文旅项目,正在谋划实施。”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嘉陵江风景绿道二期建设正加快推进,嘉陵江马拉松系列活动正全力谋划,嘉陵江正成为南充颇具辨识度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