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丨胃癌“阻击战”
创始人
2025-08-20 20:27:00
0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5年第17期,总第940期),原题为《大医丨胃癌“阻击战”——记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原副院长刘华一》。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鄂璠 编辑高雪梅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降低胃癌高死亡率的关键。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内镜室,刘华一(前)在为患者进行胃镜诊疗(受访者/供图)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全球胃癌高发地区,国家癌症中心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胃癌的年发病人数超过35万,位列所有恶性肿瘤第5;死亡人数超过26万人,位列恶性肿瘤第3。

胃癌是指胃部形成恶性(癌)细胞的疾病。近年来,我国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中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足10%。医学界的共识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降低胃癌高死亡率的关键。

2023年10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要求“加强癌症中医药防治网络建设”“提升癌症中医药防治能力”“强化癌症中医药预防及早期干预”。

对于胃癌前期病变的研究,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原副院长刘华一已坚持30多年,涉及领域从临床研究到基础研究、诊疗方案、筛查、中医药干预等多方面。2018年,他领衔的研究课题——《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辨证规律及基础研究》项目,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如今,已从行政岗位上退下来的他仍坚持出诊,竭尽全力帮患者打赢艰巨的胃癌“阻击战”。

刘华一

阻断胃癌前期病变

走进刘华一的办公室,迎面就是“中医理论科普墙”,其中有对“高金亮教授学术思想”的总结。已故国内知名脾胃病专家高金亮从事中医工作50年,是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1985年,本科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刘华一,在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辨证论治研究室开启了职业生涯。他当时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跟着前辈高金亮一起完成国家“七五”重点攻关课题——《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课题》。从那时起,刘华一就开始关注并研究胃癌前期病变。

刘华一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目前主流学术思想认为,胃癌并非突发,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胃癌发生前,往往会出现一些‘前奏’,即前期病变。从正常组织到胃癌,一般会经过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逐渐发展的过程。”刘华一说,“作为医生,我们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帮助患者阻断胃癌前期病变。”

刘华一继承前辈学术思想,将胃癌前病变的病机演变规律总结为“因滞致虚、因虚夹邪”,提出“脾虚瘀毒”理论,研制出胃转安系列等8种院内制剂,通过辨证治疗,为广大脾胃病患者减轻病痛。

2025年6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制剂厂顺利完成搬迁重建。图为新投入使用的中药制剂车间(受访者/供图)

刘华一解释道,“滞”是不流通的意思,“虚”意味着“弱”,“邪”概指致病因素,《黄帝内经》中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的就是人一旦正气亏虚、无力抗邪,便容易患上疾病。

刘华一认为,阻断胃癌前期病变,治疗必须以“通”为要,将补脾益胃、行气活血贯穿始终。2018年10月,73岁的赵丽(化名)因胃痛前来就诊,此时她已出现胃痛症状3年,就诊前的1个月感觉病情有所加重,胃镜检查结果提示,她患有慢性胃炎,胃黏膜重度萎缩,腺体中度肠化伴轻度异型增生。

“即便有以‘通’为要的大原则,中医治疗也绝不能用一个方子、一副药为所有胃癌前期病变的患者进行通治,必须辨证治疗。”刘华一说。通过把脉望舌,他发现赵丽“舌紫黯,少苔,脉细涩”,经过辨证,将她的病情诊断为“胃痛,气阴两虚夹瘀证”。随后,刘华一为赵丽开了药方,并告知注意事项,1个月后复诊,赵丽有明显好转。又经过半年调理,赵丽复查胃镜,胃黏膜萎缩已从“重度”降至“轻度”,“腺体中度肠化伴轻度异型增生”变为“偶见肠化”。

让脾胃病诊治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刘华一及其团队正在撰写《脾虚瘀毒论》一书,其中的核心内容是他提出的“脾虚瘀毒”理论。

刘华一认为,胃癌前期病变的核心病机可概括为脾虚瘀毒。脾虚是疾病的内因,并贯穿疾病全过程,患者因脾虚所致的痰、瘀、浊毒等病理产物瘀积发病。刘华一还提出了以脾虚瘀毒理论指导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思路,将胃癌前期病变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伴肠上皮化生、低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3个阶段,分别给予健脾通运、解毒消积、去癥复本的治疗方案。

刘华一给《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讲了一个让他记忆犹新的故事。

“你们中医治脾胃,我了解,和我干的活儿一样!”20世纪90年代初,入职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成为脾胃科医生不久的刘华一,在与医院里的一位老工人聊天时,听到这样一句话。正当他疑惑时,老工人继续说,“我是通下水道的,你们脾胃科医生也是通下水道的,就是把人从嘴巴到屁股这一段给疏通,不让人的‘管道’被堵住。”

起初,他觉得老工人话糙理不糙,道出了部分实情,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他渐渐意识到其中的局限——对于脾胃病的诊治,难道就应该仅仅着眼于人的胃肠道吗?带着问题,他查阅了大量中医典籍。

“在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对于身体的重要作用,他写的《脾胃论》中,核心观点之一便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刘华一说,人的脾胃受损伤后,会由此产生很多疾病,作为脾胃科医生,一定要钻研这背后的规律。

通过不断研究,刘华一不仅依据“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总结出“脾虚瘀毒”理论,还通过这一理论指导原发性骨质疏松、皮肤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

比如皮肤病,患者通常有两类,一类是脾胃病患者出现了皮肤的病变,另一类是皮肤病患者出现了脾胃功能受损的情况,无论哪种,刘华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都非常重视中焦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的调理。

2024年6月,43岁的刘军(化名)前来就诊,他因饮食不慎,面部及周身皮肤出现湿疹。通过把脉望舌,刘华一发现刘军“舌暗红、苔薄白腻、脉沉细滑”,诊断结果是“浸淫疮”,为脾虚湿盛型。刘华一从调理脾胃着手开了处方,刘军服用14剂后湿疹消失。

“每种疾病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治则,要严守病机,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和病程,审因辨证,整体调护,健运脾胃,方能收效。”刘华一说。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患者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受访者/供图)

“抱着一颗开放的心”

刘华一诊室的患者很多患有胃溃疡,这是一种良性病变,容易反复发作。如果长期反复损伤、修复,可激活细胞突变,从而发生癌变。要确诊胃溃疡是否癌变,必须做胃镜及活检病理检查。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诊疗效果,刘华一利用中西医学科的各自优势,将现代内镜诊疗技术与传统中医“祛腐生肌”理论相结合,创新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经内镜治疗难治性溃疡的技术。该技术应用于临床后,已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上千例。

刘华一热衷于中医药及保健科普工作,曾因患浅表性胃炎到刘华一诊室就诊的肖宇(化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每次离开诊室前,刘华一都会为她讲解相关的保健知识,叮嘱她“饮食要以清淡、温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尽量减少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身体不要过于劳累”等等。此外,她经常在电视台的健康节目中听刘华一讲授胃癌预防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科普知识。

刘华一希望每一位找到他的患者都能得到帮助。在他看来,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来自患者病情缓解、病症解除。2023年,60岁的他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副院长这一行政岗位上退下来,但他至今仍坚持出门诊、查病房、搞科研、做科普。

肖宇对2019年第一次找刘华一看病的经历印象深刻。她在北京工作,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后,四处打听如何调理,一位曾患过胃病的朋友向她推荐了“在病友群中口碑颇佳”的“刘院长”。初诊那天,肖宇忙完工作后才能坐火车赶往天津,便让母亲帮忙先去医院取号。

“眼看着诊室门口等待的患者一个个离开,我母亲觉得刘院长快要下班了,就不停地打电话催我,我赶到医院时已临近下午5点,刘院长和他的学生们却一直等着我。”肖宇回忆说,“从医院出来后,母亲告诉我,刘院长还劝她,‘您就别催她了,这个孩子可能已经非常着急了,安全第一’。我和母亲都深受感动。”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李昱芃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刘华一对待患者的态度非常好,遇到听力不佳的老人、特别淘气的小孩子,他都能耐心沟通、精心诊治。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杨阔为《瞭望东方周刊》讲述了一个刘华一帮助老年患者的故事。两年前,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独自就诊,交费时发现所带的现金不够,但又不会使用电子支付方式,情急之下,她返回诊室问刘华一能否少开些药,刘华一毫不犹豫地为她垫付了50多元药费。

刘华一是医者,也是师者。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的重要部署。刘华一有种强烈的使命感,一定要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不遗余力。

刘华一的母亲是西医,一直在基层医院做全科医生,舅舅是一名中医大夫。1985年,在天津中医学院的毕业考试中,刘华一考了全年级第二名,被留在学校,分配到中医研究所辨证论治研究室工作。职业生涯之初,除了跟着高金亮一起做课题外,他还跟随时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辨证论治研究室主任张伯礼(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开展活血化瘀的理论研究。

张伯礼对刘华一的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鼓励他继续深造。刘华一不负期待,1988年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高金亮;2001年又考取博士研究生,师从张伯礼。

1991年,刘华一硕士研究生毕业,正赶上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成立,急需人才,高金亮推荐他到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工作,他得以在脾胃病临床诊治领域深耕。自身的经历让刘华一认识到,传承始终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而教师,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所在。

2004年,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由当时的附属医院、长征医院、天津市中医院合并重建。图为新建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外景(受访者/供图)

现在,身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的刘华一每年都会招收数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每次出诊,他都会带着学生们,希望他们将理论和实践真正融合。

张伯礼对刘华一的影响非常大,他曾告诉刘华一,带学生不要保守,要抱着一颗开放的心。刘华一牢记教诲,对学生倾囊相授,不仅将自己的经验药方打印给学生,还提醒学生要重点关注老师如何与患者沟通、接诊及辨证。

在刘华一的精心栽培下,不少学生从医后在岗位上取得佳绩。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刘华一,制作了以“空了,常联系”为主题的“师门通讯录”。在扉页上,他写道:“真心希望我带的学生都成为栋梁,没有废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光棍节恶搞短信 最新光棍节...   别人都在花前月下,唯我发呆遥望嫦娥;别人都在卿卿我我,唯我寂寞独唱情歌;别人都在倾诉衷肠,唯我无...
原创 苏... 苏联输掉冷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业问题和物流效率的落后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一个连人民吃饭问题都...
光棍节表白短信 光棍节表白短信...   1、暗恋你已是好几年,表白也是数百天,为什么你还不愿告诉我,你在想什么。难道你不知道今年光棍节我...
有创意的光棍节短信祝福语盘点 ...   做光棍很多年了吧,想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吗?你只要在今天晚上连唤三声“妹,妹,妹”,你就会找到你的最...
光棍节经典祝福语 光棍节经典祝...   1、吹一阵相思的风,下一场滋润的雨,撷一束温暖你的阳光,摘一串闪耀你的星星——呵呵,光棍节千万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