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转自:中国电力报
“北电南送”再添新通道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
塞上“风光”耀三湘,绿电千里赋动能。8月2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宁夏—湖南工程”)投产送电。
工程投产后,每年可从宁夏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满足超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能源大动脉
宁夏—湖南工程起于宁夏中宁换流站,落点湖南衡阳换流站,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额定电压±800千伏,额定容量800万千瓦,输电距离1616公里,总投资281亿元。
该工程是我国首条获批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也是我国今年投产送电的第三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对于推动能源资源开发外送,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优化受端地区能源结构,提高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表示,宁夏-湖南工程既是联接宁夏、湖南两省的能源“高速路”,也是联通西部中部大市场、促进国内大循环的经济“大动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工程,是推动新能源优势资源转化、助力美丽新宁夏建设的重要工程,是扩大外电入湘规模、助力“三高四新”新湖南建设的重要工程。
宁夏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是“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重要送端。宁夏-湖南工程是继“宁电入鲁”“宁电入浙”之后,宁夏电力外送的第三条通道,将大幅提升宁夏新能源外送能力。宁夏-湖南工程配套电源装机容量1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包括风电400万千瓦、光伏发电900万千瓦。
湖南正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工程投产可为湖南增加约六分之一的电力供应,提升全省外受电能力至1600万千瓦,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事业部主任师王劲介绍说:“工程将新能源作为外送电力的绝对主力进行规划和建设,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将有力支撑‘沙戈荒’基地大规模开发,实现能源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中西部协调发展。”
助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面对建设环境恶劣、交叉跨越多等挑战,国家电网公司举全公司之力推动工程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六精四化”为引领,历时24个月,从塞上江南到三湘大地,打造出一条蜿蜒千里的能源大动脉,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6月19日,宁夏—湖南工程按期、高质量完成双极低端调试,在夏季用电高峰来临前形成400万千瓦送电能力。迎峰度夏期间一直保持300万千瓦以上的高功率运行,平均输送功率接近湖南全省负荷的十分之一,累计输送电量超35亿千瓦时,及时填补了湖南电力供需“硬缺口”,对湖南电力保供发挥了关键作用。
电网工程投资大,具有带动力强、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记者了解到,工程在宁夏拉动投资超过700亿元,有效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对于稳产业链供应链、稳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提升湖南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数据中心等高载能产业的经济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
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电网公司坚持高强度创新攻关,助力电网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
宁夏-湖南工程形成一系列“双八百”特高压直流标准化成果,包括典型图纸5500余张,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行业标准9项,企业标准100项;
工程作为典型的“北电南送”特高压工程,与“西电东送”特高压线路发生交叉达11次,安全施工和可靠运行难度大,通过技术攻关形成一系列特高压交叉互跨技术;
工程所有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制造、一次带电成功和稳定可靠运行,国产设备从“有”到“优”迈上高质量新台阶。工程批量应用的全国产换流变阀侧套管、大吨位瓷绝缘子等新组件、新材料性能优良,标志着我国在输变电产业链补链强链方面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特高压输电网络,为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