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张掖至马鬃山高速公路张酒交界至马鬃山段是列入《甘肃省省道网规划》的省级高速公路项目,是规划的7条东西横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西部能源物流大通道,该项目是省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合作协议》的重点战略项目,同时也是《甘肃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实施方案》的重要通道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运输具有重要意义。肃马项目通过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强化数智化管控、深化“四新技术”应用等一系列精准举措,为行业树立了河西地区高速公路修筑的新标杆。
党建引领,先锋亮剑促发展。坚持思想引领,将“党建+业务”作为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以“大党建”格局为统领,构建“政治引领、业务融合、廉洁护航”三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结合项目建设实际,共设立了3个党员责任区和17个党员示范岗,重点围绕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设计优化、创新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深入开展提质增效活动,“一名党员一盏灯,聚灯成塔强堡垒”,切实提升工作效率与投资收益。通过党员带头亮身份、践承诺、比奉献、作表率,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积极性。聚焦项目建设中心工作,不断探索党建活动形式,打好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组合拳”,持续擦亮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
主动作为,高效完成用地手续办理。面对项目前期手续繁杂、协调难度大等特点,项目团队紧盯关键环节,针对性专项手续推进、建设用地手续组卷专项攻坚专班。建立垂直贯通、高效协同的沟通管控机制。明确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加强与上级部门、内部部门、政企之间的沟通协作,有力保证了项目各前期工作高质量快速推进。建设用地手续为省内首个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用地手续报部项目,跑赢同期建设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用地手续预估月底批复,为项目依法合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深化“四新技术”应用,为成本与效益平衡开辟新路径。“四新技术”是推动工程建设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也是肃马项目实现成本节约和效益提升的关键抓手。项目团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将“四新技术”的应用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UHPC轻型工字梁技术。以结构创新赋能项目综合效益升级。在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上,项目采用 UHPC 轻型工字梁技术。该技术通过超高性能混凝土与工业化预制构件的有机结合,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工程投资,还大幅减少了对周边交通的干扰,实现了技术效益与综合效益的双重提升。
创新盐渍土处置技术。肃马项目沿线盐渍土分布广泛,盐渍土处置质量不仅影响路基整体稳定性,而且会大幅增加工程造价。项目管理团队创新引进使用NS-3型高分子固盐剂来替代传统的翻挖换填工艺。研发膨润土+土工膜复合结构作为新型路基隔断层,预计可延长路基使用寿命10年以上,大大降低项目公司运营期维护成本。同时,采用在强盐路段埋设光纤传感器,实时监测盐渍土路基变形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实现异常数据出现时及时预警,让养护工作更有时效性、针对性、预防性。可进一步保障结构安全和长期成本可控,体现了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
智能化设备与无人机巡检。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也为项目带来了显著效益。无人机巡检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工程质量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了人工巡检的盲区和误差。通过引进绿电能源运输车,成功实现综合运输单公里运费的显著降低。相较于传统燃油运输方式,这一革新在多维度展现出突出优势:在成本控制层面,绿电能源的经济性有效压缩了长期运营支出,让每一公里的运输成本更具竞争力;在环境保护领域,零排放的特性大幅减少了尾气污染,助力项目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而在技术革新方面,新能源运输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运输效率,更推动项目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为行业树立了降本与环保协同推进的典范。
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在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层面实现了多维价值的协同释放,成为连接短期民生改善与长期生态平衡的重要纽带。
生态保护与绿色施工。项目团队采用了多项绿色施工技术,如扬尘控制、噪声降低措施等,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此外,通过优化路线设计,项目避开了生态敏感区,保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就业带动与区域发展。项目的实施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促进了地方产业的升级。
长效运营与维护优化。项目还特别注重长效运营,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跟踪工程状态,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
肃马项目作为甘肃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的关键工程,既是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检验特许经营项目管理能力的试金石。项目团队将持续强化全周期管理,精准把控成本与利润平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优、进度快、效益好”。未来,肃马项目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探索更多成本管控与效益提升的新方法、新路径,为推动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李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