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英雄刘老庄连
《浴血刘老庄》(油画) 张庆涛 秦文清
刘老庄连是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抗日战争期间,该连为掩护领导机关转移,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上千日寇殊死搏斗,全连82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朱德赞誉刘老庄战斗“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连长白思才,江西人,16岁加入红军,参加了长征,全国抗战初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指挥员。政治指导员李云鹏,江苏人,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一位久经战火考验的政工干部。该连班排长和战士大多数是全国抗战爆发后参军的贫苦农民,政治素质好,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培养了顽强的战斗作风、坚定的战斗意志和纯熟的战斗技巧。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领导机关。第4连奋勇阻击敌人,以掩护淮海区领导机关安全转移。当日,日伪军又进行第二次合围,第4连与日伪军在淮阴以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遭遇。激战半日,黄昏后再次突围,转移至刘老庄地区。18日晨,日伪军进行第三次合围。第4连凭借村前交通沟组织防御,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使主力部队和领导机关安全转移。但是,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数次突围均未成功,第4连决心固守。日伪军集中炮火对第4连阵地进行毁灭性炮击,数百米长的交通沟被夷为平地,同时以大队骑兵实施冲击。第4连在强敌面前坚定沉着,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苦战至黄昏。身负重伤的白思才、李云鹏组织全连所余20多人,掩埋好战友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端起刺刀扑向敌群。终因众寡悬殊,全部壮烈牺牲。
为表彰第4连的英雄壮举,第7旅重新组建第4连,并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80余年来,刘老庄连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红色基因刻在骨子里,沿着烈士的光辉足迹,立下赫赫战功,取得累累硕果。2009年,刘老庄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来源:《求是》20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