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设立这个日子,为了提醒大家,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生物,能影响我们的健康大计。
近期,我国多地雨水充沛,局部区域蚊媒密度仍可能反复波动,为蚊虫的滋生和蚊媒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8月17日,广东省疾控局发布通告称,2025年8月10日0时—16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830例;截至8月17日24时,广西南宁发现10例基孔肯雅热病例;8月18日,广西贺州发现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广西百色发现6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防蚊灭蚊行动刻不容缓
请不要存雨水浇花
不少人有存雨水浇花的习惯,这看似节约、环保的行为其实容易招来“大麻烦”。
蚊子的一生有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前三个阶段都需要在水中完成。雨后,存水的水缸、水桶等易成为蚊虫的“月子中心”。
8月11日上午,徐州市疾控中心及泉山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到一老小区进行入户监测,看到很多存雨水的容器里,密密麻麻全是小虫。
徐州市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治科副研究员李倩介绍,这些小虫叫孑孓,是蚊子的卵泡在水中孵化出的幼虫。如果不及时清理,一周后家中将会被蚊子“狂轰滥炸”。
滋生蚊虫的水
切勿倒进下水道!
从卵变成蚊子通常需要7到9天,及时清理积水,就能把蚊子扼杀在摇篮里。
需要注意的是,已经滋生蚊虫的水,不要倒进下水道里,应直接倒在水泥地上,让幼虫自然干燥死亡。
这些小型积水容易滋生蚊子
蚊子不挑环境,哪怕只有5毫升水(一个瓶盖的量)也能产卵。以下常见积水点,要时常清理。
室内易积水处:
1.花盆托盘:浇水后残留的水,蚊子的“五星级产房”。
2.水培植物:长期不换水,孑孓疯狂繁殖。
3.空调排水管、饮水机接水盘:容易被忽视的积水死角。
4.鱼缸、花瓶:未加盖或长期不换水,蚊子会在此产卵。
5.宠物饮水碗:换水不勤,易变成“蚊子培养皿”。
室外易积水处:
1.废弃瓶罐、轮胎:下雨后积攒雨水,蚊子最爱。
2.屋顶排水槽、阳台地漏:落叶堵塞后积水,蚊子疯狂繁殖。
3.竹筒、树洞:天然积水容器,需用沙子或水泥填平。
4.塑料布、遮阳棚凹陷处:积水不易蒸发,需定期清理。
5.玩具、游乐设施(如小推车、塑料球):雨后积水,孩子玩耍时易被叮咬。
选择驱蚊产品时需关注哪些核心指标?
外出活动时,为避免被蚊虫叮咬,建议穿宽松的浅色长袖衣裤,尽量不要在清晨和黄昏这两个花斑蚊活动高峰期外出。
此外,选择驱蚊产品时也有讲究。
国家疾控局赴佛山工作组专家、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介绍,首先,驱蚊产品外包装上必须有3个标识: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以及产品标准号。其中,有农药登记证号,说明产品做过驱蚊效果评价,并且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其次,要关注产品标识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产品。
此外,还要关注产品的有效成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和禁忌等。常见的驱蚊产品有效成分为避蚊胺、驱蚊酯等,合格的驱蚊产品至少能有效驱蚊4小时。
在使用驱蚊产品时,要在产品标注的保护时间内再次喷涂,这样才能持续有效驱蚊。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清掉一盆水,少养百只蚊,防蚊灭蚊,并非一人一家之事,提醒左邻右舍,一起清理楼道、绿化带的积水,如发现工地、废弃水池等长期积水,请及时向物业或当地疾控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