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双布鞋,丈量着百年光阴与匠人精神,历经两年多的创作打磨,8月18日和19日,中国评剧院打造、以京城老字号内联升170余年历史为创作蓝本的原创评剧《步步高升》在天桥剧场完成首轮演出。
《步步高升》剧照。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演绎京城老字号传奇
《步步高升》的故事双时空交织,借清代与当下的彼此映照,演绎京城老字号的发展传奇:清末匠人孙振廷遭东家驱逐后,以“官靴救驾”名震京华,在官员丁浩注资与东家女儿任桂英暗助下创立“高陞坊”。官商倾轧,孙振廷险遭断手危机,最终借御制龙靴扭转命运。民国初年,高陞坊顺应时代转型,以礼服呢千层底圆口布鞋再创辉煌。百年后,孙振廷的七世孙孙玉海力推AI生产线革新非遗工艺,在探索企业转型的同时,与任桂英的后人钱小蕙携手建成中国布鞋博物馆,化解传承危机,圆满祖辈夙愿。
《步步高升》剧照。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老字号荡气回肠的传承历程总伴着浓郁的人间烟火,在中国评剧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齐红看来,这类题材与评剧接地气、铿锵有力的剧种特点非常契合。为让“老字号+评剧”双非遗合作项目扎实落地,主创阵容上,《步步高升》汇聚了一线力量,王新纪担纲编剧,王晓鹰任导演,刘文田、戴锡英、林媛操刀唱腔设计,蓝天负责作曲、配器工作,舞美设计张华翔、灯光设计温晓楠、服装造型设计赵月玲共同构建舞台美学。演员阵容上,中国评剧院一级演员于海泉领衔主演,一人分饰孙振廷、孙玉海两角,张琪、姚斌、刚毅、郑祥振等中青年评剧演员也在剧中有着相当精彩的表现。
高难度演绎频获掌声
大幕升起,巍峨前门在天光中映出剪影,高陞坊的故事随当代人的追寻中剥开尘埃。《步步高升》虽是戏曲作品,但在导演王晓鹰的把握下,各色人物仿佛有着超越程式化的丰满血肉。以孙振廷公堂受审为例,舞台前方,老东家诬告孙振廷创立高陞坊的银钱是偷盗而来,一人步步紧逼,一人有苦难言,舞台后方,看热闹的衙役交头接耳,又不敢明目张胆,各怀心事的群像生动鲜活。王晓鹰执导过大量戏剧作品,他坚信舞台作品的张力和震撼感“是靠演员表演出来的”,排练过程中,人物的一字一句、一举一动都经过了他的反复斟酌。
《步步高升》剧照。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于海泉也学着“把文字从剧本上‘揪’起来,从正反面看,再从左右面看”,全面思考人物的每一个心理活动。《步步高升》并非传统线性叙事,两个时空穿插交替,于海泉在短时间内切换孙振廷、孙玉海两种状态,高难度的演绎是现场频获掌声的一大亮点。他对人物的刻画鲜明精准,孙振廷忠厚正直,孙玉海头脑活络、敢想敢干,从外化的身段到更需回味的声腔,无不融入了他与主创团队的汗水心血。“孙振廷更多以魏派花脸的行当来塑造,声腔比较传统,孙玉海则偏向老生,声腔旋律也更新。”唱腔设计戴锡英介绍道。同时,演员的个人特色也被融入创作,比如,饰演任桂英的姚斌是新派弟子,“在新派声腔的基础上,我们贴合人物去开掘、融合,但总体上仍然保留典型的新派特色。”
《步步高升》剧照。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突出传统技艺功底
此外,在舞台呈现上,作为一部有着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作品,《步步高升》灵活运用了中国戏曲的留白诗意之美:任桂英约孙振廷夜话,一钩弯月温柔斜照;公堂之上,不需过多装饰,巨大的“肃静”“回避”四字便让压迫感扑面而来;表现鞋铺时,剪子、针线等工具被舞美设计张华翔提炼放大,悬于舞台中央,突出手艺人的辛劳严谨与传统技艺的深厚功底。
“戏中有技,技中有艺”,《步步高升》不仅留住了评剧艺术的传统韵味,也让手工技艺被赋予了新的叙事维度。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