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五水同治”解锁绿色崛起“水密码”
陇南日报通讯员 徐卫强
暮夏时节的成县,东河碧波倒映着蓝天白云,岸芷汀兰间白鹭翩跹。2024年以来,成县以“五水同治”为抓手,坚持源头防控、过程监管与生态修复相结合,交出了一份水质达标率100%的亮眼答卷,描绘出一幅“水清岸绿、城水相融”的生态长卷。
“智慧水网”为生命之源筑牢安全堡垒
申报实施了成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项目,下达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1300余万元,完成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安装42个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覆盖取水口、一级保护区及交通穿越区域等重点部位,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依托甘肃省饮用水水源地卫星遥感执法平台,结合无人机高空测绘,采集界定水源地保护区矢量边界,为后续进行环境执法检查、监测水源地水质变化提供精准支撑;全力构筑起“天眼地网”立体防护体系,让全县群众喝上“会预警的放心水”。
给工业排污套上“紧箍咒”
对全县“一江三河”入河排污口开展全面排查溯源,设立入河排污口“身份证”标识牌,结合实际编制“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对水体颜色异常、漂浮物报警、人行穿越、企业监测数据超标等异常情况进行监管,倒逼岸上污染治理,带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推进美丽成县建设。
城镇治水开启“和谐共生”新篇章
为改善流域水质,维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和监管能力建设,谋划了青泥河、南河、洛河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工程及东河上游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截至目前洛河生态缓冲带保修复工程资金已下达,下一步,将有序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建设居民区河道沿岸生态步道,有效解决水质差、河道两侧滞留垃圾等问题,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为群众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活力。
GIS赋能黑臭水体排查建账
组织专业力量深入各乡镇、村庄,运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全县范围内的黑臭水体开展全方位动态排查,建立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清单;针对排查出的黑臭水体,分析农村黑臭水体水质水量特征及污染物来源,综合水体污染程度、污染原因和污染阶段,按照“一条一方案”的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制定方案进行了整治,截至目前,成县排查的5条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
随着“五水同治”的纵深推进,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成县,这座千年古县正以水为媒,演绎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当晨曦洒在磨坝峡水库的粼粼波光上,映照出的不仅是生态治理的答卷,更是一座城市向绿而行的坚定信念。
责任编辑:顾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