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在四川成都举办《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发布
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8月19日在四川成都开幕。论坛以“守护自然瑰宝 共绘和合之美”为主题,在开幕式上发布了《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方案》等重要成果。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显示:第一批国家公园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120余处,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提升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现了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的稳步增长。三江源国家公园有力维系了“中华水塔”乃至亚洲水生态的安全命脉。大熊猫国家公园实现了我国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的完整统一、相互贯通。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虎豹数量分别从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的海南长臂猿种群持续增长。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了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成为全球同纬度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基因库。
今年以来,国家林草局分别批复印发了首批5个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方案。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方案》,将运用最新的科研技术成果,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国家公园重点区域野生动物常态化精准识别和实时感知,更好服务于保护修复、在线监管、公众服务等工作,全面提升国家公园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过去10年,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交出了亮眼“成绩单”。持续创新国家公园体制机制,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搭建起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四梁八柱”。首批5个国家公园全部完成确权登记。通过生态搬迁、特许经营、志愿服务、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等形式,为当地社区带来更多发展新机遇,近5万名当地居民成为生态管护员;林下经济、生态畜牧业、生态茶产业、特色文旅产业等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不断推动生态利民、生态惠民。
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会同有关地区和部门持续巩固国家公园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国家公园立法,完善配套制度。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新的国家公园创建工作。
本次论坛期间举办1场主论坛和3场分论坛。论坛还举办主题成果展,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等形式,全景展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科研监测、自然教育、社区发展等方面成效。(记者 董丝雨、宋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