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房文彬
在预定利率下调、“报行合一”全面落地的背景下,非上市险企上半年经营情况如何?
近日,146家非上市险企集中披露了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统计,上半年,非上市险企呈现“保费稳增、成本优化”良好态势,尤其是财险经营业绩明显改善,近九成实现盈利。
财险公司盈利面扩大
上半年,非上市财险业绩显著提升,盈利面明显扩大。76家财险公司合计净利润92.36亿元,其中68家公司盈利,占比接近九成;14家公司扭亏为盈,仅8家亏损。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近年来,在降本增效策略下,财险业综合费用率持续下降,加之上半年非车险赔付率改善,行业综合成本率有所下降。一方面,财险业投资收益率同寿险业一样实现上升;另一方面,综合成本率下降,“一升一降”促使净利润超90亿元。
其中,国寿财险、中华财险、英大财险表现突出,分别实现净利润24.28亿元、10.5亿元、8.22亿元,较上年同期均大幅增长。
还有14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突破1亿元,分别为鼎和财险、永安财险、中原农险、紫金财险、华安财险、华泰财险、国元保险、申能财险、泰康在线、中石油专属保险、国任保险、富邦财险、中银保险、众惠相互。
值得关注的是,申能财险受让天安财险保险业务后,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3.33亿元,在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排名第四,并实现净利润1.96亿元。
上半年,多家公司成功扭亏。国泰产险、永诚财险、诚泰财险、安盛天平、中国渔业互助等14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实现由亏转盈。以中国渔业互助为例,其综合成本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279.69%降至94.82%,推动净利润达0.2亿元。仅有8家财险公司亏损,同比减少14家,行业整体盈利状况持续改善。
同时,财险业“马太效应”依旧明显。国寿财险、中华财险、英大财险合计净利润占76家非上市险企净利润总和的近一半。76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合计保险业务收入2589.69亿元,在财险业整体保费中占比不到三成。
综合成本率指标持续改善。34家非上市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低于100%,凯本财险综合成本率(33.18%)最低;41家高于100%,苏州东吴财险综合成本率(7415%)最高。
在资产端,财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也有所好转。上半年,76家非上市财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均为正,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96%,同比提升0.25个百分点。
人身险公司跨越式增长
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交出亮眼成绩单: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合计保费7592.39亿元,净利润288.65亿元,同比大增超200%。
具体来看,37家公司盈利,21家亏损,还有1家未披露净利润数据。
上半年,泰康人寿、中邮人寿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09.73亿元、1180.72亿元,合计占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总量的三成多。
净利润方面,行业盈利情况整体有所改善。泰康人寿成为唯一一家上半年净利润超百亿元的险企,紧随其后的中邮人寿净利润为51.77亿元。工银安盛、中意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净利润均超10亿元,其中,工银安盛、中意人寿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超50%、30%,中信保诚人寿则扭转了2024年同期34.41亿元的净亏损。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此前公布最新一期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已连续两个季度低于预定利率实际水平25个基点以上,保险业正式进入预定利率调降、产品切换期。头部险企发布的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公告显示,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调整为2%;投资型产品中,分红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75%,万能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
从综合投资收益率来看,长城人寿综合投资收益率(6.82%)最高,小康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中英人寿、华贵人寿等36家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超2%。综合投资收益率在1.5%-2%区间的公司有17家,在1%-1.5%区间的有2家,低于1%的有1家。
此外,近3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超7%的公司有同方全球人寿、中英人寿、复星联合健康、中荷人寿。
4家再保险公司亏损
上半年,11家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非上市再保险公司合计保险业务收入545.48亿元,净利润11.09亿元。4家再保险公司出现亏损。
就综合成本率而言,7家再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高于100%;4家再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低于100%,实现承保盈利。其中,安盛环球再保险综合成本率高达164.16%。
在综合投资收益率方面,10家再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为正,仅安盛环球再保险为负。其中,RGA美国再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为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