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风情村寨。
■田英琪 本报记者 梁可心文/摄
当假日的晨曦拨开薄雾,妈妈圈农场菜畦间已跳跃着小小的身影。露珠滚过饱满的豆角,泥土气息裹挟着新挖土豆的清香——南岗区红旗满族乡的周末,在丰收的忙碌与欢笑中苏醒。
相距市中心不远,走进位于南岗区东升村徐家南路26号的满族村寨,青砖院落便静立在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金兀术运粮河畔。朱漆大门轻启,满族民风扑面而来。在这里,传统“口袋房”与“万字炕”承载着满族先民的生活智慧。游客换上锦绣旗装,发间“大拉翅”轻颤,古院斑驳光影瞬间定格成流动的史诗。
夜晚,游客欢聚在演绎大厅,欣赏神秘萨满舞等民族特色表演;在帐篷和天幕下烧烤,畅谈人生;在三合院内的小型博物馆里,欣赏超百件老物件,近百年的躺柜、板柜、笸箩,以及满绣与鹰猎展品构成活态非遗画卷,唤醒沉睡的文化记忆。
“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总占地15万平方米。”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入夏以来满族村寨重焕生机,日均接待游客300人左右。“这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可以睡土炕、吃地道铁锅炖,特别适合家人或朋友小聚。”市民刘莹边为母亲拍照边说,城里的工作压力到这里便得到了完全释放。
从满族村寨移步东升路2号,妈妈圈农场化身自然魔法学院。在泥巴公园里,孩子们赤脚跃入泥坑,指尖塑造着天马行空的“泥巴厨房”;玉米脱粒区,金黄颗粒飞溅,丰收的满足随笑声四溢;浑水摸鱼的尖叫与草地上足球的欢呼,汇成童年欢乐乐章。
在食育空间内,石磨轻转,乳白豆浆汩汩流淌。孩子们用小手认真揉捏豆包、学着腌渍翠玉般的酸菜。据负责人介绍,从春播到秋收,70个会员家庭的小菜园里,孩子们可亲历种子破土、果实压枝的全过程。一位妈妈品尝着炖排骨感叹:“孩子到这里不仅玩得尽兴,更在泥土里懂得了生活,值了!”
下一篇:“哈超”决赛 本周末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