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新闻网)
转自:河北新闻网
资源投入筑基 创新教学提质 智慧科技赋能
未来之城锻造高中教育硬实力
7月14日10时25分,雄安新区安新县安州镇西角村,邮递员带来一份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陈嘉祎接过这封承载着梦想的信函,成为雄安新区今年首位收到顶尖学府“入场券”的学子时,灿烂的笑容点亮了这个普通农家小院。与此同时,雄安博奥高级中学的杨伟豪、邢佳音也相继收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陈嘉祎、杨伟豪、邢佳音等雄安学子叩开顶尖学府大门,是新区高中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通过筑牢根基、教改提质、智慧赋能,雄安新区持续锻造高中教育硬实力,助力“未来人才”实现人生梦想。
近日,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的学生在进行校园社团无人机比赛。 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筑牢根基,打造优质育人生态
如果说雄安学子的优异成绩是枝头绽放的繁花,那么深厚扎实的资源投入与体系建设,便是孕育这繁花的沃土与根基。
8月10日,记者走进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窗明几净的教学楼,绿草如茵的标准操场,配备前沿设备的机器人教室、无人机实验室、生物创新实验室……这所由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托管的学校,是雄安新区高标准打造高中教育硬件环境的成果体现。
在拔地而起的新建片区,高中学校严格按照“15分钟生活圈”标准规划建设,风雨操场、多功能图书馆、高标准报告厅等一应俱全。在硬件升级与软件优化上双向发力,实现区域教育整体跃升。
新区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和教师队伍为筑基工程的核心。以入编、年薪制等优厚政策面向全国广纳贤才,新建片区成功引进44名经验丰富、理念先进的优秀校长,3县也引进6名领军型校长。他们将教育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带到雄安,点燃一所所学校的发展引擎。
“我们学校建校时间短,教师队伍年轻化,70%以上缺乏高三教学经验。挑战虽大,但机遇更多。”对于教师培养,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校长胡友永深有感触。
“送出去”,让老师们深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课堂“取真经”;“请进来”,仅今年上半年该校就邀请北京名师来校现场授课、指导教研超过20人次。
“高频次、面对面的深度交流,让我们的青年教师迅速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备考策略,带毕业班的能力实现飞跃。”胡友永说。这样的高频互动,正是京雄教育协同发展、优质资源共享的生动实践。
连续举办12期“基础教育雄安高端讲堂”、84期“众智共享·雄安基础教育成长讲坛”,培训教师16.88万人次;与中国教科院课程研究所、省教科院合作,对高中任课教师全覆盖培训;北京教育学院为新区预留主体班次培训名额,每年组织百余名新区教师赴京跟岗学习,实现京雄教师培养交流同城化共享……在教师培养方面,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雄安新区高中校长的管理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试题研究能力。
走进雄安新区容和第一高级中学,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走廊里紧挨着教室排开的一张张办公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就在这里办公,学生转身即可向老师求教。这道独特的“陪伴式风景线”,正是雄安新区教育改革的生动注脚。
在雄安新区推动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的过程中,“四区同建”是一大亮点。作为同时获批“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等四大国家级、省级实验区的改革先锋,新区将深化改革作为高中教育提质的核心抓手,构建起全域联动的创新生态。
以“雄安好课堂”为品牌引领,雄安新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教学改革样本。通过与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雄安未来思政教育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为教育创新注入智慧动能。教研体系革新更是按下“加速键”:实施教学能力更新、教学范式换新等五大行动,推动教师教学方式转型;在各高中严格落实“每日集体备课、每周主题教研、每月教学竞赛”制度,构建系统化、常态化教研生态。
雄安新区在高中阶段布局科学教育、“人工智能+教育”、艺体特色等众多试点校。这些“改革先锋”正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
雄县第三高级中学创新实施分层分级精准教学,为音体美特长生单独组班,选派骨干教师强化文化课辅导;容和第一高级中学开设奥赛、机器人等兴趣小组,用“走廊办公”实现师生交流零距离;博奥高级中学则通过跨学科项目制课程,让学生们在“城市污水处理方案”设计中融会贯通物理化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样的创新教学方式让杨伟豪受益匪浅:“这种学习方式比单纯刷题有意义!”
从课堂革新,到教研突破,再到特色试点,雄安教育正以改革为笔,在未来之城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8月15日航拍的位于雄安新区的雄安博奥高级中学。 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李 畅摄智慧赋能,“精准滴灌”育新苗
学生们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专注地盯着屏幕思索,做完一套数学测试题、答案上传的一瞬间,屏幕上立刻弹出“AI错题诊断报告”。指尖轻点,报告清晰展开:一道立体几何题被系统自动标记为“空间概念理解偏差”,下方不仅列出了详细的错因分析,还迅速推送了3道针对性极强的同类题和变式题。
“这种即时点出思路卡点的智慧教学方式,对我启发特别大。”邢佳音说,以前错了可能就过了,现在系统直接揪出问题根源,还送上“药方”帮她及时发现短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提升。
像这样精准高效的“数字问诊”得益于雄安新区教育局大力推广的“平板教室”。在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学生人手一台平板已成为标配。他们在平板上完成作业和测试后,系统能高效分析出正确率、错误率、作答质量等数据,并生成雷达图。“平板的应用让‘精准滴灌’更深入,提升了课堂效率和教育质量。”胡友永说。
雄安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来自大刀阔斧的创新改革,也来自智慧科技的强劲赋能。
通过智慧大屏引入外地名师授课,在虚拟实验室里运用VR技术开展地理实验,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发现教师讲课中的不足……未来之城的校园内,充满科技感的教育场景成为日常。
雄安新区教育局还建设智慧教育平台,集成教学资源、在线学习、作业管理、考试评测、课堂互动等功能,采集学生的学情数据,结合AI算法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针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点推送定制化提升方案,将“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让学生有了更科学的学习方式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我们建立了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教研、统一分析的质量监测体系,高中每年组织统考联测,让学校、班级、教师在新区找位次,同时组织9所高中与省内兄弟地市高中学校进行联考联阅,让学校、老师、学生在全省找位次。”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体系能精准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生成细分数据报告,快速定位薄弱环节,赋能教学提升与学生发展。
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教育投入的持续加大、高水平教师团队的锻造、教学方法的创新、智慧科技的应用……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促使新区高中教育质量不断跃升。(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康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