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唐潇伦 通讯员 邓圆谧
本报讯 昨天上午,记者一走进位于秀洲区油车港镇的南官荡区域,一片开阔的水域就映入眼帘,有着白色护栏的九曲亲水栈道在湖面上延伸,岸上双色环湖步道整洁清爽,白鹭、黑水鸡、鸳鸯等多种水鸟和谐相处,一个极具运河湿地特色的幸福河湖标杆已展露风姿。
据悉,南官荡位于马厍村、栖真村内,毗邻主镇区,距离大运河东岸仅1.7公里,水域面积1.06平方公里,岸线全长约5公里。此次幸福河湖示范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岸线整治、水体生境提升、环湖景观改造和环湖步道提升等。
“整治前,湖岸内侧基本是杂草。整治后,环湖步道、湿地岛等周边种上了数十种景观植物,给居民提供了亲水休闲的开敞空间。”秀洲区河湖管理站副站长沈琦告诉记者,该项目不仅让淖里、桃墩、孔家港等沿湖村落有了一个“精致范儿”的湿地大公园,又与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紧密相依,为嘉兴发展湿地经济助力。
记者从嘉兴市水利局了解到,2025年,我市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整治项目入选省政府民生实事水利项目,该项目涉及12个计划项目,惠及全市21个镇(街道)、53个行政村,近6万群众受益。在此基础上,嘉兴主动加压,增定“打造幸福河湖示范项目7个”的目标,并入选市政府民生实事水利项目。
截至7月底,嘉兴提前完成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整治76.32公里(总计任务70公里),年度完成率达109%,进度位于全省前列;打造幸福河湖示范项目7个,总体形象进度90%。
水系连通激活乡村“水脉”。随着“断头河浜”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嘉兴组织专业力量对水系进行全面勘察,建立“一河一档”数据库,针对垃圾堆积、水体污染等突出问题,量身定制治理方案,综合运用水系连通、边坡绿化等治理措施,有效恢复江南水乡阡陌纵横的自然肌理。
生态修复夯实生产“水基”。嘉兴将河湖清淤与“碧水河道”行动深度融合,重点对六里港、白洋河等农业灌溉主干河道实施生态清淤,通过科学清除底泥污染、扩大过水断面,显著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和调蓄功能,既保障了汛期防洪排涝安全,又满足了枯水期农田灌溉需求。
水系整治不是终点,只有推动水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才能实现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的迭代升级。
为此,嘉兴深度挖掘大运河水文化底蕴,将水系治理与文旅发展有机结合,重点打造水利开放共享试点工程、水文化公共传播产品等精品项目,年度建成25个特色亲水节点和40公里滨水绿道,70个亲水圈实现数字化导览,带动周边乡村运动休闲、生态康养等新业态发展,有效促进水、农、文、旅融合发展。
嘉善县祥符荡,沿线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成为推动共富的新引擎;海盐县天仙湖,守护着老城的沧桑,也承载着新区的热望……如今,漫步嘉禾大地,越来越多的“幸福河湖”不仅扮靓家门口的环境,形成具有嘉兴独特韵味的江南水乡风景,更催生“美丽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水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