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如何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下得去”“传得开”“叫得响”?近日,哈尔滨理工大学新媒体中心实践团9名师生选择了一条特色之路——将新媒体的前沿触角深深扎进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的沃土。在这里,他们成了乡村振兴故事的深度挖掘者和创新传播者,用专业技能和独特的新媒体视角,致力于解锁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的“幸福密码”。
甘南县是“中国向日葵之乡”“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这里形成了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农业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带。
当晨光为广袤的田野镀上金边,实践团成员已手持设备、脚踏泥土,开启了用光影丈量甘南的征程。走进甘南县经济开发区,实践团成员立即被这里多元的产业布局、严格的生态管控以及优良的营商环境所折服。“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逐渐重视养生,粗粮精做深受欢迎。”黑龙江省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霁朗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永红介绍。
在美满村,实践团成员遇到了刚下直播的全国三八红旗手、齐齐哈尔市劳模、金迈农副产品商店总经理张红艳。在她的带领下,村党支部共同探索“党建+电商+扶贫”和“人才带动、合作经营、集体投入、网格参与”的模式,成立美满村乡村人才实训基地,吸纳培养12名电商人才在平台直播卖货,解决村民就业岗位42个,330户村民签订电商代卖协议,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带动农户销售水稻、玉米、蔬菜、杂粮,以及县市周边农产品等100多种商品,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
实践团来到享有“龙江第一村”、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美誉的兴十四村时,无法想象它曾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树无一棵”的荒原移民村。如今,这里已蜕变成为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全国乡村典范,村里处处彰显着乡村振兴的澎湃力量。在村史展览馆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村里每年为村民发放年货福利,至今已坚持30年。2024年,年货种类多达25种,总价值超百万元。
当实践的足迹汇成浓缩的光影,哈尔滨理工大学新媒体中心“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青春答卷”。在甘南大地这一课堂里,同学们读懂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时代课题,更用专业所长为这片热土镌刻下立体丰盈的“数字记忆”。(记者 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