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民政微语
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助餐方式,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和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断提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桂园社区的经验做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日益凸显,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在城区尤为突出。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凤凰街道桂园社区积极探索“物业+助餐”模式,联合社区物业打造老年助餐点,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实惠的助餐服务,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需求。
基本情况
袁州区凤凰街道辖区面积10.32平方千米,下辖10个社区,总人口6.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2万人。桂园社区作为凤凰街道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老年助餐需求较大,2023年,社区联合物业公司建设社区助餐点,探索“物业+助餐”模式,为辖区及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超5万人次。
主要做法
一是政企合作,盘活资源。桂园社区整合社区资源,引导物业公司加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队伍,投入10余万元将闲置物业用房打造成社区助餐点,为辖区及周边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助餐服务。并与物业公司一道,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助餐点为阵地,定期举办老年人健康讲座、手工制作、文艺表演等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二是多元供给,满足需求。社区助餐点采取“中央厨房+社区配送”模式,不仅为桂园社区提供服务,还辐射周边3—5个社区,形成“1+N”服务模式,依托中央厨房,统一采购、加工、配送,确保食品安全和营养均衡。同时,针对老年人不同口味和需求,提供个性化订餐服务,并设置堂食、打包、送餐上门等多种就餐方式,方便老年人选择。
三是智慧助餐,提升效率。引入助餐服务信息化平台,通过人脸识别、刷卡用餐,实现便捷化就餐;将助餐信息集成于数字系统,实现信息精准回溯,数据精准分析,确保运营补贴发放精准。同时,建立老年人就餐数据库,分析老年人就餐习惯和偏好,为优化菜品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四是自我造血,自给运营。社区助餐点采取“公益+市场化”运营模式,除为老年人提供补贴就餐外,还向周边居民、上班族开放,提供平价餐食。物业公司通过市场化运营,如广告位出租、场地租赁等方式,增加收入来源。助餐点实现了自我造血,运营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增强,确保了服务的可持续性。
取得成效
一是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题。桂园社区通过探索“物业+助餐”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宜春市中心城区助餐服务网络,目前助餐点日均服务老年人超过200人次,有效解决了社区及周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空巢、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吃饭难题,得到了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二是提升了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社区助餐点的建立,有助于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助餐服务,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活动场所和阵地,带动了社区其他养老服务项目的开展,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升了社区整体养老服务水平。
三是实现了社区、企业、老年人三方共赢。桂园社区助餐点的成功运营,不仅解决了周边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也为其他社区解决老年人助餐问题提供了借鉴,同时体现了物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了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实现了社区、企业、老年人三方共赢。
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制定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助餐服务。物业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供给,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是坚持科技赋能,智慧养老。智慧化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精准掌握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发展智慧养老,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要加快形成覆盖全面、方便快捷、供需精准对接、安全健康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智慧化养老。
三是坚持多方参与,敬老爱老。养老服务不仅仅是政府或企业的责任,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格局,才能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