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荔枝新闻)
转自:荔枝新闻
近期持续高温天气,江苏各地有关部门推出系列举措,为户外劳动者送去清凉,保障百姓生产、生活稳定。
早上8点,不少市民来到无锡市新吴区金城高架桥下的高架乐园避暑纳凉,经过改造的桥下空间仿佛一座“桥底音乐厅”,小提琴与琵琶的合奏婉转悠扬,长笛吹奏的《茉莉花》让路过的行人也忍不住驻足倾听。附近居民有的来这里休闲锻炼,有的随着乐曲翩然起舞,在避暑纳凉同时,还能通过娱乐活动充实生活。“我们在这里可以吹吹自己喜欢的曲子,也不影响别人生活,还能陶冶情操。”市民何彩霞说。
在推进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无锡通过因地制宜改造、功能复合利用等方式,把原本闲置、封闭的桥下空间打造成集运动、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开放式场所。目前,全市多处桥下空间已投入使用,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持续提升。75岁的市民孙伟明称赞道:“来这边玩篮球,最主要是不收费,还能遮荫,下点小雨也能来运动。”
临近中午,烈日炙烤下的户外热气逼人。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的环卫工人孙爱华完成责任路段的清理工作后,走进辖区新设立的“爱心驿站”歇脚。“这‘爱心驿站’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天热了来歇歇,还有水喝,想上个厕所也很方便。”孙爱华说。
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综合行政检查执法大队城管科科长张涛介绍,考虑到夏季高温,户外工作强度大,他们提前对接园区爱心企业,因地制宜,在辖区城管岗亭和企业提供的便利点位,精心打造了一批集“应急救助+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爱心驿站”,就近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服务。7月以来,园区已设立并投入使用“爱心驿站”10余处,各驿站均配备空调、座椅、雨伞、饮用水、微波炉、防暑降温药品和急救包等物资,解决了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喝水难、热饭难、歇脚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有效填补了城市管理在公共服务中“最后一公里”的缺口。
连日来,淮安各基层部门开展高温走访关爱活动。社区工作人员为残疾人送上花露水、肥皂等清凉物资,细致询问身体状况,现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在困境儿童家中,工作人员一边了解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一边反复叮嘱家长做好防溺水和饮食卫生防护;在独居老人家中,走访人员仔细检查老人身体状况,再三叮嘱减少外出、注意防暑降温。“我们基本做到每天一联系,三天一见面,有特殊情况的话,我们都是随时到。”淮安生态文旅区福地路办事处悠园社区网格员费璇表示。
记者|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王德俭
供片台| 无锡台 江宁台 淮安台
编辑|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