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被媒体翻了个底朝天、也质疑了很多天的阮某平、余某翔,终于在同一天栽了。
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19日发布警情通报:经全面深入调查,现初步查明阮某平(男,63岁)涉嫌假冒退役少将、中科院院士等特殊身份非法获利,并多次假冒特殊身份参加社会活动。目前,阮某平因涉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8月19日,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分局也发布警情通报,对涉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余某翔,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一个法治社会怎么可能让一个大骗子逍遥法外,阮某平、余某翔出事不过早晚的事儿。因而两人被采取刑事措施也在意料之中。可公众依然要问,为什么两个骗子招摇那么久,管得这么晚?
在长达数年的行骗生涯中,即便阮某平、余某翔自我包装水平高,但冒充院士和国务院参事,如此明目张胆的造假,是真无人发现马脚,还是各取所需?媒体调查确认两人就是彻头彻尾的骗子,为何那些被忽悠的单位不见举报,是怕丢人不愿报警,还是与骗子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还要看到的是,阮某平和余某翔都是因“涉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被刑拘的。也就是说,虽然通报中指出了阮某平假冒中科院院士、余某翔假冒国务院参事的行为,难道这并不足以对其依法采取行动?这不免让公众感到后怕,他们因冒充军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假如他们没有冒充军人,是不是现在仍然逍遥法外?
阮某平、余某翔之流的骗子,社会上还有不少。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有标榜是某级领导的,有声称自己是领导七大姑八大姨的,有给自己戴上教授帽子的,还有打着央企国企旗号揽活的……这些人长于行骗、精于话术、深谙人性,干了不知多少坏事。既败坏了党员干部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抹黑了院士学者专家群体,又给被骗者造成了实质性的危害。
近年来常见一些企事业单位发布声明,称有人打着自己的旗号干着不法的勾当,以自证清白。可究竟有多少骗子因此而受到惩罚?因为惩罚的少、惩罚的轻,所以骗子不绝,而且胆子越来越大:没有他们不认识的人,没有他们不敢说的话,没有他们办不了的事儿。
社会上的骗子当然是要管的,谁来管,怎么管,这事儿得明确一下。不冒充军人就不能管、没人举报就不好管的困境不突破,骗子只会更加嚣张。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