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霜 上海报道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浦银理财、浦银安盛基金协办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浦东隆重举办。在下午主题论坛“与波动共舞,解决多元资产配置之路”的圆桌会议上,浦银安盛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监曹治国分享了其对低利率时代资产配置的观点。
曹治国表示,信心和资金支撑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去年“9.24”以后,随着国家队、社保、养老资金的持续入市,给中国的资本市场注入了强心剂,也带来了长期资金。
此外,资本市场也迎来了增量资金。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迎来了过去十多年来的第一次转向,此后的会议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被不断巩固,给长期投资带来了增量资金。
对于债市,曹治国回顾过去一年多的表现,他认为债券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烈波动:2024 年 10 年期国债在原本已经偏低的起点上再降逾 80 bp 至 1.67%,而 2025 年前八个月又回升至 1.745%,短端与超长端上行幅度更大,曲线“熊陡”。在如此低且反复横跳的利率环境里,传统经验迅速失效,固收投资面临“如何提升收益”的问题。
曹治国认为,短端和中长端需要有比较明显的分化和定位:短端回归票息本源,依托央行“保持流动性充裕”的宽松取向,深耕信用利差,用确定性较高的票息构筑安全垫;在中长端,传统上基本面、资金面、技术面、情绪面的分析框架被逐渐打破,可以引入 AI 量化模型和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衍生品,辅以 MACD、KDJ 等技术指标,用纪律化的信号捕捉利率方向,开展对冲交易或顺势交易,以弥补主观判断的盲区。
在此基础上,他建议,进一步用“固收+”策略打开收益空间,提前布局一级、二级债基,一旦权益市场出现趋势性行情即可股债联动。同时适度配置黄金和红利资产,对冲通胀与政策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