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质”谋划 向“强”加速 向“链”聚势
创始人
2025-08-19 12:51:51
0

转自:中国质量报

向“质”谋划 向“强”加速 向“链”聚势

——全国各地积极推动质量强链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从1958年诞生的新中国第一辆国产轿车,到如今市场上热销的各款车型;从党和国家领导人乘坐的特殊国产轿车,到不同时期的国产轿车代表作……走进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旗下轿车品牌——红旗的偌大工厂车间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台有条不紊忙碌工作的工业机器人。每隔一分钟,便有一台崭新的红旗轿车“驶”离车间……在这里,红旗轿车穿过厚重历史迸发出勃勃生机。

红旗轿车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背后,是中国一汽作为吉林省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引领产业质量提升的生动实践,也是吉林省在质量强链工作中瞄准支柱产业、围绕优势产业,强化质量思维、链式思维,以链式思维抓质量,以质量思维促发展,探索以不同模式提升全产业链质量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真实写照。

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百业强。今年以来,在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着力构建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质量提升模式,部署实施了一批质量强链重大标志性项目,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推动质量强链工作不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再发力

开创质量强链工作新局面

党委政府专题研究质量强链工作、出台政策文件和投入真金白银推动质量强链工作、纳入质量强省工作重点或者政府工作报告全面部署质量强链工作……今年以来,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继续高位推动当地质量强链工作,持续加强顶层设计,政策再发力,奋力开创质量强链工作新局面。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分别专题研究质量强链工作,要求着力以质量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月,自治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强化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关工作;4月,出台《关于强化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全方位推动广西“10+5+4”重点产业链转型升级。广西还专门设立质量发展专项资金,2025年至2029年5年安排2.65亿元用于支持质量强链和与东盟质量合作工作,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贵州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质量强链工作,将其作为省委重点工作季度调度,并纳入地方党委政府质量强省综合考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建共享创新平台、数字赋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制定、品牌支持、区域合作等质量强链工作重点纳入《贵州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为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共促质量提升提供支撑保障。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持续强化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制定《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促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方案》,对全省400余个重点项目进行清单化保障,加强全链条质量要素供给。

湖南省政府出台《湖南省实施“八大行动”总体方案》等系列政策,将质量效益提升作为主要目标,以质量强链为抓手,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质量强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深入开展质量强链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制定《深入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培育建设实施方案》,对质量强链工作进行部署,遴选确定质量联动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链深度融合,培育产业发展质量新优势。

今年年初,山西省质量强省和“双反”(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年度工作要点,将“强企强链强县”列为核心任务,明确聚焦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开展全省质量强链工作。6月,山西省政府召开全省质量大会,明确质量强链工作是质量强省建设重点内容,对质量强链工作进一步部署安排。

四川省将质量强链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市(州)党委政府2025年市场监管综合考核内容,根据解决产业链供应链链上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质量技术共性问题和整体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切实压紧压实属地责任。

再夯实

抓好质量基础设施新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质量强链工作中,各地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填补基础空白,加快质量基础设施补短板、锻长板,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石、铺好赛道。同时注重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要素资源的系统集成和融合应用,通过质量基础设施“强筋健骨”、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未来产业“破土而出”。

天津市质量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工程牵引作用更加明显,推动产业建圈强链作用更加明显,为质量强链赋能成效更加突出。“中科曙光引领算力产业融合创新”和“中汽研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防护”入选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案例。全市培育建成30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近万家,为企业节约和减免费用近7000万元。

黑龙江省构建覆盖全链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体系,引导链上企业制修订各类标准129项,其中2项国际标准填补相关领域空白。加强产业链质量一致性管控,81家链上企业实施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为包括13条产业链链上企业在内的5831户企业解决质量技术问题1639个。

安徽省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质量强链基础。推动长三角量子精密测量计量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安徽,积极争创轨道交通和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牵头制定《发电厂锅炉管热喷涂涂层的规范和要求》《竹饮用吸管》等4项国际标准,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底座国家标准4项,填补人工智能领域标准空白。印发实施《安徽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管理办法》,拓展安徽省质检中心建设范围。

海南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线上平台优化项目启动,新增“质量强链”模块建设。开展全产业链质量认证服务,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洋浦石化新材料集群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2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团体标准8项;屯昌黑猪产业链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引导85家规模化养殖场贯标,目前达标率超过60%。

云南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和重要门户作用,不断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国际合作,将生物医药、咖啡、天然橡胶等质量强链工作延伸至国外,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共建“澜湄计量中心”,推动澜湄计量互认与合作。与老挝签署标准合作协议,构建多维度合作机制,开展农业、电力、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化、检验检测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推动与老挝共建质量基础设施交流合作中心,帮助老挝建立天然橡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青海省以盐湖产业质量强链为核心引擎,构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充分发挥资源与技术优势,打造全国首个盐化工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平台,整合72家技术机构、53名专家资源,形成覆盖盐湖化工全产业链的“检测—计量—标准—认证—知识产权”五维质量保障体系。

再推动

因链施策加速发展新优势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拥有属于自己的产业竞争新优势。质量强链工作中,各地瞄准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支柱产业,“一地一链”“一链一策”,因链施策持续加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跑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北京市坚持因链施策,持续精准发力。针对不同产业链的质量现状和提升需求,通过细分产业链,明确各产业链的质量提升方向,并逐链绘制质量图谱,梳理提出质量问题清单、重点攻关项目清单、质量政策工具清单。针对商业航天产业链,关注质量评定与标准缺失等问题;针对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解决质量管理水平短板等问题,推动产业链质量提升,确保质量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河北省聚焦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开展“一县一强链”活动。张家口市在持续推动11个“一县一强链”项目基础上,新增“一县一强链”项目9个、链主企业11家、链上企业40家。邢台市引导各县(市、区)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办法,市县两级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25年上半年政府财政直接投入1500万元用于产业链检验检测机构建设。衡水市聚焦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开展“一县一强链”活动,全市新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2个,实施重点质量技术攻关项目8个,今年以来已解决质量问题37个。

福建省各地重点围绕3个列入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全省35个重点项目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制定“一链一策”方案,提升项目实施成效。福州市聚焦千亿重点产业集群,深化纺织产业质量强链工作,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厦门推进光电显示等10条特色产业链赋能。泉州市13个县(市、区)实现“一县一链”全覆盖。宁德市选取锂电新能源等5条产业链,制定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重庆市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己二酸、电线电缆等传统优势产业,新增轻合金、医药等质量强链项目5个,累计启动质量强链项目56个。其中,以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两家企业为链主,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双链主”质量联动提升试点项目;以三峡电缆、泰山电缆等14家电线电缆企业为链主,开展电线电缆“多链主”质量联动提升试点项目。全市37个区县因地制宜启动试点项目54个。

西藏自治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组织7个地(市)对8个产业链持续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拉萨市开展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日喀则市开展藏香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山南市开展葡萄酒产业链供应链和藏鸡养殖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昌都市开展葡萄酒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那曲市开展藏医药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阿里地区开展日土山羊绒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林芝市开展茶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做到“一链一策”“一链一清单”,为传统产业赋能提“质”。

再创新

培育新质生产力结新果

世界在变,创新不变。各地结合自身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实际,通过体制、机制、技术、方式等多方面的创新,涌现出大量具有典型意义的新做法、新经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广东省积极创新,注重区域联动,总结出充分发挥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作用,推动重点产业联动提升的广东实践经验。开展链间质量联合创新,围绕市场监管总局年度重点布局的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业链,支持链主企业持续组建12个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促成20项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技术攻关并带动70余项成果合作意向,推动服务机器人企业标准化参与率提升30%。实施区域质量联合创新攻关,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建设全空间无人体系装备质量攻关平台,推动低空装备制造产业提质升级。创新推进跨区域产业质量联动提升,联合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开展粤青纺织服装、新能源、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跨区域质量联动提升,推动服装新品研发周期缩短50%,低空飞行器制造企业降低碳足迹21.6%,储能密度提升25%且循环寿命延长至1万次以上。

江苏省推广应用《江苏省质量强链工作指南》,逐链建立一个牵头单位、一套实施方案、一批骨干企业、一批支撑机构、一批质量创新联合体、一批重点项目“六个一”推进机制。依托全省40个质量创新联合体,探索建立“问题收集+揭榜挂帅+应用推广”质量攻关机制,围绕动力电池、集成电路、人形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关键共性质量问题和重点产品,遴选实施15个省级质量比对、质量攻关项目。

陕西省加大AI智能化技术投入,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梳理质量基础支撑产业发展问题,结合大数据AI智能发展现状,多个质量强链项目探索出加强数据分析、远程无接触检验项目技术研发内容。比如,在钢铁深加工产业链,实施智能化改造,部署AI缺陷识别系统;在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产业链,搭建芯机联调平台,破解产业协同难题等。

甘肃省创新构建“省级统领、市州支撑、县域核心”的协同推进机制。在省级层面成立质量强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格局。该省已构建较为完善的质量强链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企业—产业链—县域”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广煤化工、纺织服装行业质量数字孪生技术,探索建立产业链质量协同平台,实现关键工序数据共享。在原有棉花监管平台基础上增加棉花加工企业远程视频智慧监管,全程监管棉花收购加工过程。着力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系统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全周期梯度培育,有效激发企业创新动能。

再突破

攻克“卡脖子”技术添新动能

各地通过绘制质量图谱、编制质量问题清单等方式,聚焦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实施重点攻关项目,打通技术堵点,解决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共性问题,大量“卡脖子”技术问题被突破。

辽宁省在去年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关于探索实施质量特派员制度纵深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建设工作方案》,统筹推进重点产业链质量提升,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工业机器人产业链针对高原低温、强紫外线或车间粉尘等复杂工况,开发具身智能焊接&切割机器人,为高原基建、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提供务实可靠的智能化方案,推动各行业生产模式向智能、高效、安全的方向升级。氢能产业链全国首个室内模拟火灾环境气瓶专业防爆实验室正式运行,完成大功率车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开发与工程化应用攻关项目,解决燃料电池电堆核心原材料与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等产品质量相关堵点卡点。

内蒙古自治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投入400余万元资金,支持鼓励链上企业、质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展质量技术攻关,解决产业链发展的质量瓶颈问题。研制国际领先牧场奶牛乳房炎预警防控系统,预警灵敏度达80%以上,时效与覆盖精度优于国内外行业通用水平,每年可节约成本5000万元以上。首创微波杀菌工艺设备评估工具、微波杀菌仿真和预测模型,实现精准定量评估。建立卫生性能测试和关键参数验证体系,实现无菌罐自主研制,已在产业中应用12台套。

吉林省“小切口”攻关逐步破题,在重点开展汽车产业品控监测质量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开发汽车看护系统,构建辐射抗扰试验的智能监控闭环,系统通过同步采集测试设备的关键参数与高帧率视频流,确保电磁数据与车灯实时状态一一对应,检验过程看护系统的实践验证了其在复杂电磁兼容测试中“系统数据深度集成、模糊算法动态控制、质量数据闭环管理”的核心理论,以“智能感知+数据驱动”替代传统人海战术,破解辐射抗扰试验的监控难题。

上海市在推进质量强链过程中,逐步取得以4个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为引领,各链全面“开花结果”的良好局面。光伏玻璃产业链聚焦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智能化等关键质量问题,上下游企业联动开展技术攻关,推出大吨位、薄型化超白压延玻璃的生产线,打造具有提供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优化集成的智能装备的能力。邮轮旅游产业链项目打造属于国产邮轮内装系统的生态供应链,将邮轮内装国产化率提升到85%以上。空间新能源产业链攻克空间极端环境下材料老化、性能衰减等难题,实现空间用32%效率砷化镓太阳电池技术突破,将空间锂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提升至2500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动重点产业链成立质量创新联合体、产业联盟、技术攻关团队等,一批关键技术的突破不仅提升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全国相关领域的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棉花产业的技术革新涵盖了从生物育种到机械化生产的全产业链创新,成功破解机采长绒棉加工过程中杂质多、品质下降的技术瓶颈,获得中国、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发明专利授权。特高压输变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突破主要是在新型电力系统高端绿色智能装备上,有23项新产品通过国家级鉴定,其中1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1100kV换流变压器这一世界首台套产品的研发,标志着中国在超高压直流输电设备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再提升

以质强链提质增效谱新篇

链上质量,以质强链,开展质量强链行动旨在提升产业链的发展质量,不断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性。各地通过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企业和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浙江省明确将质量强链作为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相关工作纳入2025年度质量强省工作要点。滚动实施质量提升“双百”攻坚,部署推进102个质量攻坚项目和108项标准研制攻坚。围绕7个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及16个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建设项目,组织各地绘制质量图谱19份、质量问题清单75份,新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14个,解决质量问题387个。

山东省创新“3+X”工作法,以质量技术攻关、质量基础设施便利化改革、扩大品牌影响力三大核心抓手,叠加“X”项特色举措,实现产业链质量整体跃升。全省累计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255个,协同攻坚142个重点技术项目,上半年,成功解决343个质量问题。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成功攻克高速列车轴承耐久性难题,使关键零部件使用寿命提升30%,带动链上30余家企业升级,产品良品率提高至99.2%。

河南省聚焦机制建设,着力打造河南特色产业链质量提升模式。聚焦质量技术攻关,着力解决产业链堵点难点痛点。在重点产业领域,“一链一策”制定产业链质量提升工作方案,编制“一图谱三清单”,即绘制产业链质量图谱,形成质量问题清单、质量攻关项目清单和质量政策工具清单。着力开展重点产业链质量项目攻关,着力提升关键环节、关键过程、关键领域质量控制水平。

湖北省持续推进质量强链项目实施,并取得部分标志性成果。光通信器件产业链质量提升项目推动构建海底光通信工程中光纤复合缆标准创新联合体,申报IEC 60794-1-106、IEC 60794-1-118、IEC 60794-1-135国际标准草案。智能家电产业链质量提升项目推动降低链上单位产值能耗5%,废水废气排放量减少13%~15%。指导美的建立制冷设计智能电表监控系统,年节约用电量42万千瓦·时;指导海尔热水器建立废料回收体系,冲压边角料再利用率从75%提升至92%。

江西省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质量需求,今年以来新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10家,参与链主企业199家,参与链上企业4393家,参与科研院所74家,形成质量问题清单97份、政策清单52份,解决质量问题1175个。联合吉安木林森研发LED巨量分选系统,分选检测速度提升10倍,灯珠质量和稳定性显著提升,年质量损失减少1200万元。帮助九江生益科技建立HDI系统品控规范,攻克覆铜板超薄板材易变形等质量控制难题,产品质量合格率从75%提升至93%,年质量损失减少2000万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试点先行,做强“示范链”,精准助力产业质量提升。选取煤化工、枸杞、葡萄酒3条产业链开展质量强链试点,进一步完善“一链一策”质量提升试点实施方案,绘制了产业链质量图谱,筛选重点企业反馈的质量问题210余个。神华宁煤集团攻克煤制油催化技术每吨油耗水量下降30%;优化枸杞鲜果萃取技术推动孵化相关产品120余种,助推枸杞走向“从论斤卖到按克卖”的产业化道路。

今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7.8%,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跃升至全球第3位。图为8月17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田径100米项目上,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具身天工Ultra”以21.50秒成绩夺冠,首个人形机器人“百米飞人”就此诞生。

韩海丹 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ETF主力榜 | 中证A500...        2025年8月19日,中证A500ETF(159338.SZ)收跌0.66%,主力资金...
ETF主力榜 | 上证综指ET...        2025年8月19日,上证综指ETF(510760.SH)收跌0.33%,主力资金(单...
惠柏新材跌0.81%,成交额1... 8月19日,惠柏新材跌0.81%,成交额1.23亿元,换手率7.60%,总市值30.61亿元。异动分...
达梦数据跌0.68%,成交额3... 8月19日,达梦数据跌0.68%,成交额3.28亿元,换手率1.81%,总市值281.74亿元。异动...
爱科赛博跌2.89%,成交额8... 8月19日,爱科赛博跌2.89%,成交额8973.48万元,换手率2.46%,总市值47.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