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 群众健康福祉“提上来”
创始人
2025-08-19 11:37:37
0
▲市三医院医务人员在上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南宁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医防融合健康惠民项目。(李泽宇 摄)▶市三医院成功开展广西首例、全国首批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阎京凤 摄)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答案,从来不在高楼大厦的堆砌中,而在“技术高度”与“民生温度”的辩证统一里。

  在国家大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医院)以“大专科小综合”为战略指引,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与“资源下沉惠民”双轮驱动,构建起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专科发展新模式,为区域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事业注入强劲动力,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探索提供实践支撑。

  高端技术融合创新 铸造专科“实力引擎”

  今年2月,市三医院成功开展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这是广西首例、全国首批实施的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这台手术只是医院技术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西首例冠脉血管内超声导管指导下颈内动脉介入治疗、南宁市首例运动皮层电刺激术等多项“首例”技术接连落地,每一项突破都为患者点亮新的希望。

  为了让医疗技术从“跟跑”迈向“领跑”,医院搭建起多层级技术协作网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度合作成立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顶尖机构建立5大专家工作室,构建起“国家队—工作室—院专科”的高效技术传导链路。依托这一网络,专家驻点指导、手术带教成为常态,前沿技术得以快速本土化——胸心外科团队开展的广西首例胸腔镜下主动脉瓣穿孔修补术,心血管内科、神经科团队落地的6项南宁市首例新技术。

  每项技术突破的背后,都有一支专业团队的成长故事。医院通过“柔性引进+本土培养”双轨制,形成了层次分明的人才梯队。这种“输血”与“造血”并重的人才策略,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持续动能。

  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技术突破的成效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实践中:成功引进神经内科博士、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以及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通过柔性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优的“源头活水”。医院52人被认定为南宁市D类或E类人才,其中,心脑血管专科团队中8人获认定为南宁市D类人才,16人获认定为南宁市E类人才。2024年,心脑血管专科四级手术量同比增长72.57%,较2022年增长92.36%;全院四级手术量同比增长73.54%,较2022年增长119.57%。同时,心脑血管专科医疗服务占比同比提升2.13%,全院医疗服务占比同比增长3.76%。一组组数据印证了医院医疗水平的跃升,也筑牢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根基。

  一切增长的背后,是“国家队”技术“输血”与本土团队自我“造血”的化学反应。当“首例”成为常态化的医疗能力,医院已悄然完成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身份转变。

  技术下沉破解难题 “近”享优质医疗服务

  去年6月,市三医院专家团队到邕宁区百济、那楼中心卫生院,开展心脑血管专科联盟巡回授课与教学查房。在两家卫生院,专家们分别讲授了血管性认知障碍、进展性卒中、腰痛等相关病症诊治课程;教学查房时细致了解患者的病情,分享诊疗经验与意见。授课结合案例,语言通俗生动,现场互动踊跃,医护人员均称收获颇丰。

  这是医院推动技术下沉的日常场景。面对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难题,医院以“智能筛查下沉+分级诊疗上联”为突破口,牵头成立南宁市心脑血管专科联盟,创新打造“1+5+N”(即1个核心医院、5个专家工作室、N家基层单位)协作模式,打通“上级技术支撑—基层初筛转诊”的全链路。通过77场巡回授课、11次教学查房,2572名基层医护人员获得系统培训;远程会诊4291例影像和心电诊断,协助3家基层机构创建胸痛单元,指导二级以上医院完成3063台介入手术,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从“专家下基层”到“技术留基层”,市三医院跳出传统帮扶“走过场”的模式,建立可复制的“1+5+N”协作网,让基层医疗真正具备“接得住、留得下”的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医院探索心脑血管疾病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构建贯通基层的医防融合信息系统,联合6家机构建立“筛查—建档—管理—诊治—随访”全流程体系,推行“1+1+1+X”(即1次问卷调查、1份健康档案、1次专项体检、X项分类分级的精准干预措施)标准化健康管理行动。这种“基层初筛—医院精检—平台管理”的闭环机制,让慢病防治有了精准路径,也为区域医疗协同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全力提升就医体验 打造患者温馨港湾

  市三医院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从“一站式”服务、“特色门诊”、“流程优化”等方面发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在集成化的“一站式”服务中心里,导诊咨询、报告领取、医保解答等10余项服务“一站办结”,累计服务4.2万余人次,单个事项办理时间缩短50%,解决了“来回跑”的麻烦;针对患者不同需求开设的疼痛门诊、药学门诊、体重管理门诊等特色门诊,已服务6300余人次。

  科技为服务加分。医院引入数坤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后,冠心病筛查准确率提升至95%,早期发现率提升30%;便携式超声AI系统配合专家下基层义诊,2024年筛查250余人次,让心脑血管疾病早发现有了技术支撑。

  优化流程提升效率。2025年一季度,核磁共振检查量同比增长21.7%,患者平均候检时间却缩短25分钟。“现在去市三医院检查,等待时间大幅缩短,检查报告还可通过手机查看,很方便。”曾在市三医院做过冠心病手术的莫阿姨称赞道。

  此外,外籍患者来医院就诊也不会感到迷茫。“非常感谢医院为我们提供的帮助。你们的细心和专业,让我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安心。”今年年初,3位来自孟加拉国的外籍患者在市三医院治疗后发出由衷的感谢。

  从技术高峰的攀登到基层网络的延伸,再到服务细节的打磨,市三医院用“双轮驱动”的实践证明: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既要靠技术硬实力筑牢根基,也要用温暖服务连接民心。唯有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群众健康福祉才能“提上来”。

  本报记者韦峭

  通讯员莫双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汇成真空股价跌5.01%,中欧... 8月19日,汇成真空跌5.01%,截至发稿,报165.55元/股,成交5.42亿元,换手率7.80%...
前沿光伏技术之热光伏电池:让废... (来源:蚌埠新闻网)转自:蚌埠新闻网引言:当热量遇上光,一场能源革命正在酝酿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
武汉控股跌0.41%,成交额4... 8月19日,武汉控股跌0.41%,成交额4997.77万元,换手率1.04%,总市值47.88亿元。...
创业板ETF博时(159908... 8月19日,博时创业板ETF(159908)收盘跌0.21%,成交额5771.55万元。创业板ETF...
漏雨老车棚改头换面   本报讯(记者张雪)近日,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潘家园社区4号楼及14号楼旁的两处电动自行车车棚焕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