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消费日报网)
转自:消费日报网
新疆乐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器物形制和艺术形态上,都充分展现了对中华传统乐器的传承与创新。
初入享有“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美誉的新和县加依村,最令人震撼的并非是琳琅满目的都塔尔、弹拨尔等乐器,而是乐器与村民日常生活的浑然一体。记者刚走进加依村,村口巨大的民间艺人弹奏热瓦普雕塑便映入眼帘,“天籁加依”牌匾镌刻其上。漫步村中,目之所及,墙壁彩绘、路牌标识无不浸染着乐器元素。街道两旁,乐器工坊、产业园与展示中心遍布,不时流淌出悠扬乐声。
推开村内的任意一扇大门,都能看到村民或埋头制琴,或信手拨弦,悠扬乐曲与凿木声、欢笑声交织,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这独特魅力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感受匠心传承,并将特色乐器带往远方。
从手工制作到标准化生产,从普通乐器到文创产品,从单一销售到文化展示融合,加依村的乐器产业正以更鲜活的姿态展现于公众面前。然而,受众相对固定、创新后劲不足等现实挑战,仍是产业持续发展亟待破解的课题。
民乐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创作者融合多元音乐文化与风格,在作曲、编曲、配器、乐器演奏及表现形式上大胆创新,方能创作出吸引年轻观众的音乐作品。例如,大型音舞诗画《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通过融合舞蹈、声乐、史诗吟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展现新疆瑰丽多彩的文化特色,登上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等国家的舞台,其中《龟兹乐舞》《欢乐草原》《玛纳斯》等片段里的民族器乐演奏,以其独特魅力惊艳世界。同时,乐器本身亦是重要的文化产品,其研发需秉持文化视角。外观设计应立足当下消费者的审美偏好,推出创新性产品。
在丝绸之路千年历史上,新疆乐器正是通过与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调和,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史诗。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民族器乐,正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因此,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或器乐演奏相融合,是加速民乐国际化进程、催生优秀跨文化音乐作品、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路径。
离开加依村时,记者耳畔仿佛仍然回荡着乐声,那里有历史的回响,更有未来的召唤。 (黄芷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