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现在能主动叫‘妈妈’了,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日前,在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良庆区人民医院)五楼的儿童保健康复中心,市民李女士看着正在感统训练区玩耍的儿子,眼里满是欣慰。
这家始建于1956年的妇幼保健机构,从邕宁县妇幼保健院发展到如今覆盖邕宁、良庆、江南三城区198万人口的区域性妇幼健康“守门人”,六十九载风雨兼程,始终以守护妇女儿童健康为初心,尤其在儿童康复领域深耕不辍,用专业为无数特殊儿童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筑牢专业基石 构建儿童康复立体网络
“我的孩子终于会走路了!”8月15日下午,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滨湖院区的广西特殊儿童保健康复中心内,3岁的脑瘫儿童芝芝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完成第五次感统训练。这个曾经无法坐立的孩子,如今已能扶着桌子横向行走,让她的家人欣喜万分。
今年8月1日,该院滨湖院区的广西特殊儿童保健康复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南宁特殊儿童康复事业迈入新阶段。其作为广西首家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特殊儿童康复示范中心,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核心区“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占地6000平方米,设有康复评估室、感觉统合治疗室、引导式教育室等专业区域,配备经颅磁刺激仪(TMS)、智能管理平台与远程会诊系统等高端设备。中心首期设99张床位,设计日接诊能力1500人次,可同时满足400名孤独症患儿在训康复。
滨湖院区还联动产后母婴健康管理中心、普惠托育服务中心等,创新“医教康融合”模式——依托公办公营的滨湖托育园开设特殊儿童融合班,实现医疗干预、特殊教育、康复训练无缝衔接,构建起0—17岁特殊儿童全周期康复服务链条,填补区域医教康结合服务的空白。
●医者仁心护航 用爱点亮儿童成长之路
“小宇刚来时,完全不与人对视,叫他名字也没有反应。”回忆起初见3岁自闭症儿童小宇的场景,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蓝庆耀记忆犹新。通过多学科干预,半年后,小宇能够自己背着书包去幼儿园了。这样的改变,源于该院强大的专业团队和技术支撑。
目前,该院特殊儿童康复相关团队有专业人才51名,涵盖儿科、康复、精神心理、中医、特教等多学科,其中高级职称7人;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39人,占职工总数的81.1%,形成“高职称引领、中青年骨干支撑”的梯队。为紧跟前沿技术,该院先后与全国儿童保健康复事业奠基人鲍秀兰教授北京宝秀兰儿科专家医疗团队、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徐开寿教授团队、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建文教授团队深度合作,引入先进康复理念,实现诊疗技术、人才培养全面升级。
“以前要带着孩子去南宁做康复,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样专业的服务。”来自百色市的王先生说。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牵头组建广西特殊儿童保健康复专科联盟,目前联盟已有40家成员单位,覆盖全区14个设区市,通过资源共享、双向转诊、远程会诊、技术下沉等机制,让优质康复资源辐射八桂大地。
在技术创新上,该院构建了综合评估、多学科干预、传统医学干预等八大诊疗体系。尤其在传统医学领域,创新性运用黄帝内针疗法、导引按跷疗法、壮瑶医特色疗法等,对孤独症儿童开展康复治疗,成效显著;同时引入神经调控治疗、五行音乐疗法等,为特殊儿童提供多元化干预方案。自开展康复服务以来,该院累计为2000多名特殊儿童提供治疗,康复服务项次达64.2万人次。
●迈向新征程 书写妇幼健康事业新篇章
从今年秋季起,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将逐步整体搬迁至位于五象新区的南宁市儿童医院、南宁市妇产医院。这座总用地92亩、规划500张床位的三级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将秉持“大专科引领,小综合支撑”的发展理念,强化儿科、儿保科、妇科等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全面提升妇女儿童专科医疗服务水平,为更多家庭带来健康福祉。
“新院区将设儿童保健康复中心、产后康复中心等科室,进一步扩大服务容量。”医院负责人表示,这既是响应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举措,更是践行“为民办实事”承诺的实际行动。
展望未来,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将持续秉持“以妇幼健康为中心”理念,精进医疗技术,优化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为广大妇女儿童筑牢健康屏障,为南宁妇幼健康事业续写高质量发展篇章。
本报记者罗颢 通讯员马桢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