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星报)
A股三大指数周一延续强势表现,沪指一举创出2015年8月以来的十年新高,北证50创历史新高,深成指、创业板指均突破去年10月8日高点。10时34分左右,A股市值总和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也是A股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截至收盘,沪指涨0.85%,收报3728.03点;深证成指涨1.73%,收报11835.57点;创业板指涨2.84%,收报2606.20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2764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大幅放量5196亿元。
周一,A股市场迎来高光时刻,沪指强势突破3731点高位,创十年新高,深成指与创业板指也不甘示弱,纷纷突破去年“924”高位,再度刷新年内纪录。指数在触及3745点后虽有小幅跳水回落,但市场的火热氛围已然点燃。十年新高下,市场增量资金有望介入。这或许会进一步推升指数上行,由此需担心短期市场慢牛升级为快牛。如何看待,又该怎么应对?
市场突破十年新高对投资者信心提振显著,这种积极情绪往往吸引更多场外资金入场。从历史经验看,阶段性新高会吸引各类资金加入,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增加资金供给;场内观望资金也会因市场突破调整策略、加大投入。不过,增量资金入场虽积极,却需警惕慢牛升级为快牛。快牛伴随市场情绪过度高涨,股价短期大涨可能脱离基本面,投资者易盲目乐观、忽视风险,导致估值快速膨胀。应对上,需分散投资,避免过度集中,配置不同行业、市值股票。稳健者配大市值蓝筹股,风险偏好高者投新兴科技细分龙头;关注估值变化的同时,设定止盈止损。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市场连续4日成交突破2万亿元,周一成交更是大幅释放突破2.5万亿元。回顾去年“924”行情以来,2.5万亿元的天量往往是行情阶段高点,对此,如何看待,又该怎么应对?
市场成交额突破2.5万亿元,达到阶段天量。回顾去年“924”行情以来,这一成交额水平往往对应市场阶段高位。高成交额虽体现交易活跃与情绪高涨,但也暗藏隐忧:短期内过度交易会导致资金消耗过快。同时,高成交额意味着筹码快速换手,获利盘累积增多,这些获利盘在后续波动中可能转化为空头力量,对市场形成下行压力。从技术面看,成交额创新高但指数未持续大幅上行的量价背离,是回调前兆。当前市场成交额破2.5万亿元,指数上涨后却小幅跳水回落,正是短期调整的潜在信号。经过连续上涨,市场积累了大量获利盘,一旦出现风吹草动,这些获利盘极易选择了结离场,引发抛压,进而导致回调。不过,相比于去年的阶段高点,当前增量资金相对稳健,指数大起大落的概率较小。
从技术面看,三大指数周一日线均留下了向上跳空缺口,从午后指数日内一度展开回落也可以反映出市场短期内资金兑现压力同样不低,因此周一的向上跳空缺口短期回补与否,或成为阶段性市场强弱的分水岭,若短期迅速予以向下回补,市场不排除继续顺势向下回测3700点整数关可能。
对于投资者来说,短期也可继续关注市场成交额的变化。如果继续保持2万亿元以上的水平,那么指数仍有望保持强势,而如果放量滞涨或者成交额回落到2万亿元下方,阶段的调整或随时而来,需适当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