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8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中国残疾人特殊艺术指导中心和湖北省残联、教育厅、民政厅、文化和旅游厅、广播电视局承办的第11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在湖北武汉举办。在为期3天的汇演中,2075名演职人员将进行声乐、器乐、舞蹈、戏曲四大类型的节目展示。
8月18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届残疾人艺术汇演的有关情况。中国残联宣传文化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四年一届的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是广大残疾人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组委会将努力办好本届汇演,为全社会奉献一场震撼心灵的艺术盛宴。
据了解,本届汇演活动将集中展现“十四五”时期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类别残疾人讴歌不屈生命、创造美好生活的艺术成果。本届汇演共设声乐、器乐、舞蹈和戏曲4个参演节目类别,分为视频预选和现场汇演两个阶段。在现场汇演阶段,8月18日至19日,将在湖北剧院和湖北戏曲艺术中心两个剧场完成4个节目类别的现场演出,汇报演出将于8月20日在武汉琴台大剧院举行。
与往届相比,本届汇演节约与高效相统一。这是汇演首次在一地举办,首次采取先视频预选、后现场汇演、同时举行汇报演出的方式,将全国的优秀节目集中在一地,一次性完成全部演出任务,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本届汇演报送节目总数432个,为历届之最,使更多热爱艺术的残疾人有机会展示自己。本次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残疾人艺术汇演。
20年前,中国女舞蹈家邰丽华女士率领的《千手观音》登上央视春晚,震撼了全国观众。如今,邰丽华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的身份出席了当天的新闻发布会。她指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残疾人特殊艺术指导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既是全国特殊艺术的国家队,也是服务基层特殊艺术的机构,一直致力于全国特殊艺术发展的示范、引领和服务工作。特殊艺术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正是2005年《千手观音》的惊艳亮相,让全国人民了解了特殊艺术的独特魅力,推动了全国各地特殊艺术的发展。
“特殊艺术的‘特殊’更多是指表演者本身的特殊性,而不是艺术上的特殊。”邰丽华表示,艺术的标准是一样的,之所以特殊是残疾人克服身体障碍的局限性,通过形象塑造去探索和表达自身无法感知的情感和世界。因此,残疾人从事的艺术活动被定义为“特殊艺术”。
湖北省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汇演不仅是全国残疾人文化艺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湖北残疾人工作水平和社会助残文明程度的一次集中检阅。本届汇演的规格、规模空前,社会关注也会空前,必将对湖北残疾人事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有两点。一是残疾人工作者的能力作风得到了锻炼和检验,二是促进了湖北与全国各地残疾人文化艺术的交流。本届汇演直接服务32个省区市、21个民族的2075名演职人员,其中残疾人演员占演员总数的95.4%,他们在吃、住、行、交流等方面的习惯和需求各不相同,要确保汇演活动顺利进行,靠的不只是能力,也不只是情怀,更是严实的工作作风。
另外,最重要的影响是湖北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环境将会进一步优化。不只是对于残疾人文化事业,对于当前湖北各级各地残疾人事业的“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尤其是持续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责编:ZB
上一篇:秀洲为特色农业发展 筑牢保障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