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新闻网)
转自:安徽新闻网
“钢结构装配工作开始前,我们需要先按照图纸进行三维画图。”8月14日,在中能建建筑集团淮南至精钢结构分公司“钢构Tekla工作室”内,工作人员胡安邦取下安全帽,查看刚刚用Tekla智能建模软件制作完成的三维模型图。
在该公司厂房,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加工一批预定的钢结构部件。他们的身份,正是最近被人社部确定的新职业——钢结构装配工。
“三维模型是钢结构制作的灵魂,有了它就可按图操作,超高的精准度让部件预装环节成为历史,直接装配发车。”至精钢结构分公司车间主任李明告诉记者。
走进厂区,到处是高大的起重机,操作流程井然有序。
“运送过来的钢板,首先要经过下料区,在这里,我们按照要求对钢板进行打孔。”李明指了指一旁的电脑控制器,只见屏幕右上方的“文件底图”已准备完毕,“我们现在要对摆臂进行校正,一切准备好后,按下开始按钮。”
电光石火间,微小的金属碎屑与白烟融合,碰出璀璨火花,散作点点星火,一个个分毫不差的圆孔已然成型。
“相较于以往的人工钻孔,现在的效率提高了15倍至20倍,而且没有误差。”李明笑着告诉记者,“这样的工业‘美景’,厂里多着呢。”
来不及惊叹这光与火的杰作,打好孔的钢板已经被起重机吊起,传送到焊接区域。这里的埋弧焊机器臂已准备就绪,固定好的钢板在机器手臂的精准操作下,实现构件的一次性焊接成型。
“机器焊接能够一次实现多块部件的精准结合,不会出现虚焊、空焊等情况。”李明介绍,成品经过抛光、上漆,颜值品质样样不缺。
在厂区后方,制作好的钢结构整齐摆放,一部分正在装车。“现在的钢结构装配,要求我们既要保持自己的看家本领,更要‘一岗多能’。”忙完手头工作的李明说。
(本报记者 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