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陈金文,湖南航天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刘宇 李良昂
“从三甲综合医院急诊骨干到基层卫生院院长,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守护生命的初心。”这个信念,如一盏明灯,照亮陈金文十六载行医之路,更照亮他响应国家“强基层”号召,躬身践行、无怨无悔的行程。在平凡的岗位上,他用行动书写着“最美医务工作者”的动人篇章。
攻克“急救”短板
“我要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救治水平。”2022年,国家“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浪潮奔涌至湘江之滨,陈金文主动请缨,下沉到湖南湘江新区雨敞坪镇卫生院。面对年门急诊量不足8000人次的卫生院困境,他立下军令状。
攻克基层“急救”短板,这是陈金文踏入雨敞坪镇卫生院,最先想做的“破局”之事。
在雨敞坪镇,60岁的黄大叔至今记得,一个午后,他干农活时突然心搏骤停,家人抬着他送到雨敞坪镇卫生院。陈金文带领医护团队,上演“生死时速”,4分钟内完成心肺复苏、电除颤,同步启动医联体转诊通道,大叔终于得救。
今年5月的一天,陈金文在雨敞坪镇西湖村工作途中,遇见一起交通事故。他第一时间冲入险境,在黄金救援时间内,为伤员实施了专业有效的处置。完成医疗救护后,他又主动担当起“临时交警”,直至交警抵达。
3年多时间里,以医联体为纽带,陈金文引入三甲医院资源,成功创建湖南湘江新区首家标准化胸痛救治单元,组建急救导师团队开展规范化培训,构建“院前筛查-院内绿色通道-区域协同救治”三级响应机制,建立“30分钟黄金急救圈”。2024年,他又推动卒中救治单元建设,创新建立“村医首诊+卫生院稳定病情+医联体专家介入”分级模式,使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提升至92%。
组建“家庭医生”团队
针对农村高发疾病,陈金文带领医护团队,建立颈肩腰腿痛专科、老年慢性病康复专科病房,深入挖掘并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让传统医学在基层焕发新活力。
“陈医生每月开私家车来我家8次,帮我丈夫换胃管、查血糖,还帮我们现场医保结算,省下的费用够买半年药了……”在雨敞坪镇麻田村的乡间小路上,村里卧床病人邱某的妻子逢人便夸陈医生。
陈金文组建的12支家庭医生团队,这两年来,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各村,累计上门服务群众2300余人次,为重点人群建立“一人一策”健康档案。如今的雨敞坪镇卫生院,CT、超声等设备一应俱全,湖南航天医院专家每周都来坐诊,村民们说:“陈院长把大医院‘搬’到了咱村口。”
陈金文率先将基本公共卫生与临床服务深度捆绑,让高血压规范管理率从48%上升至82%。3年来,雨敞坪镇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327%,患者满意度稳居99%,“雨敞坪模式”成为全省医联体建设标杆,吸引23家单位前来“取经”。
将公益事业放首位
“医者的胸怀,应装得下天下疾苦。”陈金文始终将社会公益事业放在首位,他常年组织并带领医护人员,深入社区、学校、养老院等地开展义诊活动,为困难患者提供免费诊疗服务。
2023年,他积极响应“同心·共铸中国心”健康中国行动的召唤,奔赴被称为生命禁区、海拔3500米的西藏昌都。在那里,“缺氧不缺斗志,艰苦不降标准”成为他行动的座右铭。在严重高原反应的挑战下,他历时15天,圆满完成了江达县7个乡镇的全域健康攻坚任务,用脚步丈量雪域,用仁心播撒健康,将湖南医者的深情厚谊,镌刻在藏族同胞心间。
医改浪潮奔涌向前,陈金文始终用不变的初心呵护着群众健康。在急救现场,他是与死神搏斗的“急先锋”;在乡镇卫生院,他是破解“看病难”的“架桥人”;在雪域高原,他是缺氧不缺信仰的“格桑花”。陈金文的担当精神,正是新时代“最美医务工作者”对“生命至上”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