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作为科创板“合成生物第一股”,凯赛生物(688065.SH)经营业绩持续攀升。
8月17日,凯赛生物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16.71亿元,同比增长15.68%;实现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24.74%。净利润增速显著跑赢营收。公司核心产品长链二元酸系列持续放量,成为带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业绩增长的背后,是持续的技术创新支撑。2020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达9.51亿元,且呈逐年加码态势;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累计获得专利516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77.5%,全产业链技术壁垒稳固。
此外,随着业务的持续扩张与资本运作的落地,凯赛生物的资产规模也稳步增长。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其总资产达到23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02%。规模扩张与业务发展形成协同,为长期布局提供坚实基础。
上半年净利增逾两成
公开资料显示,凯赛生物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生物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公司,2020年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
近几年,凯赛生物的业绩呈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14.9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58亿元,期间增幅为97.6%;公司净利润也由4.58亿元增长至4.89亿元,期间增幅为6.77%。其中2024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9.91%、33.41%。
进入2025年,公司增长势头依旧强劲。上半年,凯赛生物实现总营收16.71亿元,同比增长15.68%;实现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24.74%;实现扣非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23.67%。
目前,凯赛生物主要业务聚焦聚酰胺产业链,产品包括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以及可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的单体原料。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上半年,凯赛生物核心产品长链二元酸系列持续放量,销售收入以及销售毛利持续上涨,成为带动公司营收、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指标增长的关键因素。
而在2024年,凯赛生物核心产品长链二元酸系列实现收入26.70亿元,同比增长39.94%,毛利率为39.71%。而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在2024年实现收入1.44亿元,目前该产品仍处于商业化推广阶段,但增长潜力巨大。
五年半研发投入累达9.51亿
作为合成生物领域的领军企业,凯赛生物的发展始终与技术创新深度绑定。其生物新材料的产业化之路,始于对长链二元酸(LCDA)生产技术的突破——这类碳链含十个及以上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酸,传统依赖化学法生产且技术被国际巨头垄断。
2003年,凯赛生物通过自主研发攻坚,成功实现全球首次生物法月桂二酸聚合级产品的大规模产业化,不仅打破了国际垄断,更由此坚定踏上了生物新材料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凯赛生物始终将研发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研发投入呈现持续加码的态势。2020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研发投入分别为8429.98万元、1.34亿元、1.88亿元、1.89亿元、2.33亿元、1.23亿元,五年半累计达到9.51亿元。
从研发成果来看,公司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均取得显著进展。目前,凯赛生物在绿色二元酸、生物基哌啶、生物基长链聚酰胺等研发项目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未来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技术壁垒的构建离不开专利的加持。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凯赛生物累计获得专利数已达516个,其中,发明专利400个,占比达77.5%,实用新型专利为116个,这些专利广泛覆盖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合成、工程菌构建、代谢调控、分离纯化、聚酰胺聚合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形成了坚实的专利护城河。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凯赛生物完成控股股东变更及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宜。公司控股股东正式变更为上海曜修,此前CIB和招商局集团向上海曜修的注资已全部到位,而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则成功引入59.15亿元资金,此次募资将重点用于太原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的二期建设、研发中心升级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随着业务的持续扩张与资本运作的落地,凯赛生物的资产规模也稳步增长。2020年—2024年,公司总资产从121.4亿元增长至190.2亿元,期间增幅达到56.67%;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其总资产达到23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02%。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