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撰稿 徐梦倩 李 瑾 金新杰
图片由南湖区交通运输局提供
盛夏时节,南湖区交通建设工地上演着热气腾腾的奋进图景。平湖塘桥梁的钢构在烈日下泛着青光,沪昆高速抬升工程的大型机械轰鸣作响,一片繁忙景象。
这是南湖区交通建设大干快上的生动缩影,钢铁与混凝土正在编织一张贯通未来的交通网络。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南湖区自行实施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1%,完成率达76%,比既定时序进度快了近18个百分点。
这一组亮眼数字,展现了南湖区交通建设的强劲势头。“今年初以来,我们深入贯彻‘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快干交通’理念,全力推动高水平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南湖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交通建设呈现出投资增速快、项目推进快的良好态势,“公铁水空”联运枢纽从蓝图走向现实。
重大项目全面提速
在凤余支线北延亚太路新建工程现场,记者看到沪昆高速分离立交桥左幅桥梁已完成沥青摊铺,工人们正在进行标线施划等收尾工作,预计本月可实现左幅通车。
这条全长仅2.1公里的道路,藏着南湖区交通建设的“野心”。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该工程是南湖区目前投资体量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这条道路意义重大,它将串联起湘家荡科创湖区、南湖高新区、梅花洲科创新城三大核心区。”该负责人介绍。
当凤余支线在攻坚破难时,新老07连接线的建设也在全速推进。其中,新大路桥至新07段工程,主线桥已完成梁板架设施工,力争年底具备通车条件;老07至广益路段工程,跨平湖塘桥梁施工正加紧进行,阳光下,已成型的桥体像一条银色飘带,将湘家荡、大桥镇与亚太路科创带串珠成链。
杭浦高速公路海盐联络线(一期)也在加快推进桥梁施工,嘉盐公路改建工程(凤桥段)已完成施工招标,正在开展用地报批及管线迁改,320国道改建工程正在开展星桥路跨线桥施工。“这段路货车多,我们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车’的方式,确保车辆通行。”该负责人表示,这条路西连在建城东路射线,东接嘉善交界处,南湖段将拓宽至双向六车道,改造完成后,从嘉善界到湘家荡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近一半。
公路建设如火如荼,水运工程也在加速崛起。新丰镇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配套码头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1至7月,全区内河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8.75%;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1.4%。
科技创新赋能建设
“请佩戴好安全帽!”在新老07连接线(老07至广益路段)的施工现场,一架无人机在工地上方盘旋,发出清晰的语音提示。正在绑扎钢筋的工人抬头一看,无人机正悬停在30米高空,机身上的摄像头像一只警惕的眼睛。
在项目部的监控室里,高清屏幕将2.5公里长的施工现场分割成多个画面,安全员指着屏幕上闪烁的红色框介绍:“那个工人没系安全带,系统自动识别并让无人机喊话了。”
这是南湖区在交通工程中首次应用的“低空AI”技术。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4点,无人机都会沿着预设航线巡航,20分钟就能完成全线巡查。相比传统的人工巡查,它能轻易发现脚手架松动、吊装违规等隐患。
“上周发现一处架桥机螺栓松动,系统自动报警,我们及时处置,避免了可能的事故。”浙江交工技术负责人汪广博表示,项目还配备了16个智能监测点位,重点部署在高风险区域。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可实时采集风速、载重等数据,一旦超过安全阈值就会自动发出预警,提醒工人避险。目前,该系统已成功预警并处置安全隐患29次,大幅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
在凤余支线北延亚太路项目,无人机的作用还不止于安全监管。技术人员操控无人机对施工现场进行扫描,通过点云建模构建三维场景,实现施工进度的可视化动态更新。“绿色是已完成区域,红色是正在施工部分。”亚太路项目部工程部长胡航介绍,通过每周建模对比,项目团队能精准掌握进度,及时调整施工计划。
更令人惊叹的是320国道养护工程中的“黑科技”,引入了多项“四新”技术,为道路“强筋健骨”。SLK快聚物微创基层裂缝修复技术就是此次工程的“利器”之一,能精准修复路面基层裂缝,相比传统方法更加高效环保。
打造“公铁水空”联运枢纽
“这些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效率,也为南湖区交通建设注入了新动能。”南湖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空中俯瞰,南湖区的交通网络正像毛细血管般延伸,共同构成了区域发展的“循环系统”。
站在年中节点,南湖区交通运输局已明确下半年工作重点。
首要任务是确保全年自行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20%以上,加快推进320国道改建、凤余支线北延亚太路、新老07连接线等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量完成“十五五”交通专项规划,积极筹备国家智能交通先导试点验收,加快谋划重点交通项目,争取项目储备。
在水运发展方面,南湖区将持续推进内河能级提升,助力海河联运加速发展,同时配合市港航中心推进杭申线等航道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乍嘉苏线改造工程加快落地,构建更加完善的内河水运体系。
在农村交通建设方面,南湖区将督促各责任主体倒排工期,全力提速农村公路新改建和养护工程,并重点抓好项目招标、施工组织审批、施工进度推进及后续验收等关键环节,确保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同时,全力提升“大三星”乡村“共富”线路,根据路况检测数据、低等级窄路调查、发展轴项目、“十五五”规划等内容,提前谋划2026年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和大中修的项目计划。
接下来,南湖区将重点研究完善路网打通、片区联通的主干公路网规划,主动谋划未来交通、机场货运通道等重大项目方案,积极谋划凤余支线南延、镇北路改造等重点交通项目,全力启动“十五五”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全面迎来“公铁水空”联运的新格局。
“我们将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该负责人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南湖区交通建设正以奔跑的姿态,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未来,一个更加畅通、高效、智能的综合交通体系,将为南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