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在家门口看到大风车运输,与巨型车辆交会,感觉太神奇了。”“之前在短视频平台看过大风车的安装过程,现场近距离感受,震撼又梦幻。”近日,来自武清区崔黄口镇店子村、大良镇李千户村等的村民感受,折射出大风车走进天津的热度与百姓的关切。
从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我市今年的市级风电项目中有4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4个市级储备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占比突出。市发展改革委文件显示,重点风电项目与其他重大项目一样,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民生的“压舱石”。
记者近日探访了武清区崔黄口镇48MW风电项目施工现场。贯穿崔黄口镇和大良镇的李千户支路上,几辆悬挂“大件运输 注意避让”布标的大货车一字排开,每辆车都装载着半截大风车的风筒,等候进入卸货场地。近距离观察,每半截风筒都有两层楼高,几乎把大货车的车厢占满,与之相比,旁边的私家车显得格外小巧。因为所运设备太过庞大,现场秩序严格管控。在百米外的工地旁,一辆大货车正在等候卸货。风筒、吊臂被分段拆运至工地,再逐一组装,进行吊装作业。担任发电任务的大风车高达150余米,吊装所需的吊臂还要再高出20米。
几公里外,宝武路一侧的农田里,一组风电设备刚刚完成吊装作业。巨型的红色吊臂被分成一截一截的,在工地一侧“躺”平休息。近距离观察,这些吊臂每截都有一套房子大小,连在一起像百米长廊。它旁边的大风车巍然耸立。站在距离风筒十几米远的地方,努力仰头才能看到风筒顶部。为了拍照全貌,记者不得不后退近200米,才将整台风机收入镜头。
由于设备和吊装工具体量庞大,施工现场对安全要求极高。根据吊装作业施工现场管控规定,风电吊装作业存在起重伤害、物体打击等风险,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为保证安全运输大件,现场铺设了几百米长、几十米宽的临时道路,用再生的建筑业废弃物铺就,上面还覆盖了若干块厚实的钢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施工所用的地块是临时租用的,施工结束后立即恢复原状。记者采访时,挖掘机正在开展恢复作业。
“大风刮来的钱”曾是人们口中的笑谈,如今却因风电项目变成了现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台风机年发电量可达3000万度,电力通过变压器并入国家电网。相较火力发电常用的煤炭,风电更节能,还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更环保。
武清区崔黄口镇48MW风电项目只是全市风电项目的一个缩影。连日来,记者在滨海新区、静海区、宝坻区、武清区等地采访,都看到有大风车迎风转动。它们既是新能源的象征,也成为乡间道路上的独特风景。大风车不仅为城市注入绿色能源,也让津郊旅游更添看点。
上一篇:今天出伏 降雨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