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产业竞争已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持续攀升。但也要看到,我国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仍不够强,一些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与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增强产业链创新能力的关键路径。我们要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双向投资质量水平,增强产业链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双向投资通过中间产品关联作用于产业链上下游,进而对全产业链创新产生重要影响。双向投资协调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而且有利于实现国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优化。
双向投资可带来以中间产品为载体的技术传递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生产的技术先进的中间产品,可以为东道国下游企业创新提供知识积累。同时,为在东道国获得高质量的中间产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往往会通过制定约束条件的方式,提高所需中间产品的生产标准,促使东道国上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满足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需求。随着东道国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会逐渐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通过逆向技术溢出,将国外的先进技术传递至母公司,不仅促进母公司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也倒逼投资国上游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供应能力。
双向投资可带来以中间产品为媒介的竞争激励效应。在资本逐利性以及东道国优惠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外商直接投资会倾向于流入东道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成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供货商,东道国上游企业会在技术创新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以满足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严格的技术标准,而下游企业则会加快创新竞赛,以适应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所带来的新技术和新标准。国内竞争的加剧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促使企业寻求海外发展,通过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寻找新的增长点。当一国通过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融入全球价值链时,所需中间产品的来源扩大,替代产品潜在竞争压力增加,激励投资国上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避免产品被替代。与此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海外的技术转移、经验分享以及与东道国产业的协同发展,可能会孵化出与国内下游企业相抗衡的竞争实体,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迫使投资国下游企业加大技术创新。
近年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下一步,要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产业链创新,实现我国产业链安全稳定与自主可控。
第一,以制度型开放促进双向投资高质量协调发展。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探索并总结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以及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成功经验,并尽快在全国推广。努力打造形态多样的制度型开放新高地,依托各级各类经开区、高新区等平台,打造多极点支撑、网络化发展的区域联动开放平台。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第二,根据产业链特征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基于产业链的技术属性实施分类化政策举措,对于技术依赖度较高的产业链,可设立专门的支持基金,建立动态检测和评估机制并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对于技术依赖度较低的产业链,加快落实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激励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布局高端制造业,同时优化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推动对外直接投资高质量发展。围绕不同产业链市场需求构建适配性政策体系,对于市场需求较大的产业链,要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消费趋势变化并做出快速反应。
第三,加快畅通双向投资协调发展与产业链创新之间的传导机制。通过财税优惠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中国布局全球性研发中心;设立研发专项基金,实行分级化补贴策略,积极支持国内企业布局海内外研发机构。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搭建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设立联合维权机制,优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第四,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生产运营全过程数字化改造,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制定差异化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提供针对性资金支持和公共服务。实现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国产化替代,综合运用税收调节等手段,鼓励企业优先购买和使用国产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篇: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白宫会晤
下一篇:全年最适宜!明后两晚记得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