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 蔺娟
8月18日是全国护发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脱发问题已开始困扰各年龄段人群,呈现了年轻化趋势。专家表示,科学认知脱发的本质、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尤为重要。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脱发?脱发有哪些类型?如何预防脱发?听听专家怎么说。
“脱发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学会识别早期信号至关重要。”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院副主任医师王琼说,有一些简便的自我检测方法,可在家中进行初步评估。比如手指梳发测试,将手指张开深入发根,从发际线开始向后梳理至后脑勺,重复3次,若每次掉落超过3根头发,或最近一周中平均每天掉发总量超过100根,是存在异常脱发风险的信号。还可以进行发际线追踪,每月拍摄前额、头顶照片,重点关注头顶发缝是否稀疏变宽、男性额角是否呈“M型”后移,若半年内出现明显发际线后退或头皮显露区域扩大,需警惕雄激素性脱发。当自我检测提示异常时,应及时到医院寻求专业诊断。
王琼介绍,根据病因学和临床表现,常见的脱发主要有雄激素性脱发、斑秃、休止期脱发等类型。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脱发疾病,如牵拉性脱发、女性前额纤维性脱发、毛发扁平苔藓、儿童生长期毛发松动综合征、药物性脱发等,需在医生帮助下明确诊断。
专家表示,在脱发治疗过程中,患者常陷入一些误区。比如过度依赖洗发水,大部分防脱洗发水仅能清洁头皮,但无法穿透表皮作用于毛囊。又或者治疗依从性差,希望短期见效。口服、外用药物需持续使用6个月以上才能明显见效,但约40%患者因初期“狂脱期”或效果不明显而中断治疗,实际上初期脱落增多是休止期毛囊同步进入生长期的正常现象。还有部分患者用药单一,仅外用药物或仅口服药物,不能坚持联合用药治疗。第四,植发认知偏差,植发本质上是“毛囊资源再分配”,若术后继续熬夜、压力大或停用药物,移植的毛囊仍可能萎缩。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院副主任医师任建文表示,脱发防治是一场需要耐心与科学方法并行的“持久战”。从识别早期脱发信号到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再到建立均衡饮食、科学洗护和规律作息的健康习惯,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任建文建议,在清洁方面,油性头皮隔天清洁一次,干性头皮两到三天一次,水温不超过38℃,避免高温刺激皮脂腺。洗头时轻柔按摩,避免用力搔抓损伤头皮。油性头皮优先选用具有抗炎功效的弱酸性洗发水,干性头皮可选择含有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的洗发水。营养调理是毛发生长的物质基础,可以多吃鸡蛋、海鱼、豆类、动物肝脏、菠菜、牡蛎、谷物杂粮等,但需限制食物高糖、高脂饮食。生物钟紊乱和慢性压力是当代脱发的重要诱因,需系统性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建议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提升头皮血流量。运动后及时清洁汗液,避免堵塞毛囊。此外,紫外线直射会导致头皮光老化,建议外出戴透气帽子做好防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