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路宽了,停车位也更多了。”8月17日上午,家住朝阳区西大望路社区的陈阿姨路过九龙山地铁站G口时,惊喜地发现,曾经拥挤不堪的非机动车停放区焕然一新——原本横七竖八的共享单车如今整齐列队,原本逼仄的步道也一下子“敞亮”了。
这一变化源于北京朝阳劲松街道近日启动的非机动车停放秩序规范工程。改造后的停车区域标线清晰,围墙整体“后退”十余米,可一次性容纳约300辆非机动车停放,行人通行宽度由原来不足1米拓宽至3米以上。“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共建’模式,联合三家共享单车企业共同出资改造。”劲松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经专业机构结构安全评估后,我们将原有围墙向内侧移动,科学规划停车分区,既破解了‘停车难’,又守住了群众出行的‘安全线’。”
九龙山地铁站G口的华丽“转身”,只是劲松街道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的一个缩影。劲松街道持续推进“微改造”精治工程,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强化违法电动自行车整治。针对无牌照、存在安全隐患的违规电动车,加大巡查力度,实行“随发现随清理”机制,重点清除违法上路及违规停放的车辆。同时,街道构建“立体宣传+设施升级+动态管理”体系,通过线上微信群、发放宣传单页等多种方式,广泛普及规范停车知识;在重点区域新增非机动车停放区、施划标识线、安装指引牌,明确停放规范;并在地铁口、学校周边等关键点位安排专人值守,引导停放、整理车辆,全面提升居民规范停车意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责任编辑:周朝(EN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