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8月18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发布“AI赋能中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方案”。目前,该方案正在全国8000多所学校试点应用,通过AI(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提升。这也是全国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首次实现可比,有利于全面分析学生发展差异。
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
该方案面向3至11年级学生试点应用,给综合素质评价设计了更直观的“定量”指标。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专家组组长陈丽介绍,团队先界定了综合素质的概念,即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跨越学科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了包含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修养3个一级维度,10个二级指标,36个测评要点的学生综合素质理论模型。经过设计、研发和反复迭代,团队在理论模型、评价方案等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
换句话说,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再通过笔头测试或者人为估测。团队基于理论模型,利用AI搭建了表现性评价指标和问题场景,可以通过真实生活或模拟评价练习,更准确地观察、评判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运用能力。陈丽举例,设置“探月”活动任务,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设置包括演奏、唱歌等活动,了解学生音乐表达能力。
不仅对学生个体评价更准确,在AI助力下,方案还能面向区域、学校、教师等对象,进行评价反馈并给出分析报告,呈现不同区域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逐年发展趋势,实现数据对比。
大会由北师大联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主办,以“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汇聚国内外教育、科技、企业等领域专家学者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北师大校长于吉红表示,作为中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该校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战略示范工程,启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计划,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她呼吁高校担负使命,主动引领数字教育变革,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新模式;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助力重大原始创新。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聂小林在主旨报告中展示了一组有趣的数据:在2025年高考中,AI大模型语文作文得分普遍达50分(满分60分),数学主流模型皆突破120分(满分150分)。“如今,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取得飞速进步。这背后是强化学习和慢思考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新一轮飞跃。”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聂小林作主旨报告
他介绍,科大讯飞已联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以高中数学为示范,开展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中小学智能教师示范应用研究,将专家教学理论与经验转化为可操作的设计标准,汇聚一线优秀教研员和教师教学数据,参与教育大模型的训练和微调,研发基于思维链-问题链的数学智能教师助手;构建了教育行业首个“知识-能力-行为”贯通的三维动态知识图谱,研发教学思维链驱动的科学教育大模型。
面向未来,聂小林倡议,共研教育垂直大模型,提升教育适切性,助力文化价值传承;共享应用探索与实践经验,推动跨国教育大模型应用生态互通。
大会将持续到8月20日,共举办2场全体会议,17场平行会议,4场主题论坛和4场专题活动,并展出智慧教育展,颁布全球智慧教育创新奖,发布全球智慧教育合作倡议。《智慧教育:迈向教育2050的路径》新书同期发布,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如何重塑全球各地教育体系等问题。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上一篇:GLP-1闯入新大陆